小山苍翠,竹影横窗畔。
青缕断薰炉,觉身居、风台月观。
清香招近,谁为植幽丛,金作蓓,蕾成花,尚带鹅黄浅。
汉宫半额,未许人间见。
不比岭前梅,问无因、天高水远。
宜烟宜雨,淡淡一枝春,乘好兴,缀新诗,只恐冰生砚。
小山苍翠,竹影横窗畔。
青缕断薰炉,觉身居、风台月观。
清香招近,谁为植幽丛,金作蓓,蕾成花,尚带鹅黄浅。
汉宫半额,未许人间见。
不比岭前梅,问无因、天高水远。
宜烟宜雨,淡淡一枝春,乘好兴,缀新诗,只恐冰生砚。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中景象。"小山苍翠,竹影横窗畔"一句,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一个隐逸的居所,苍翠的小山和横亘在窗前的竹影,营造出一种超然于世的氛围。
接下来的"青缕断薰炉,觉身居、风台月观"则透露出诗人对这份清幽生活的享受与领悟。"青缕"可能是指青烟袅袅的香炉,而"断薰"则暗示了炉火已经熄灭,只留下一缕轻烟,给人一种超脱世俗纷扰的感觉。
"清香招近,谁为植幽丛,金作蓓,蕾成花,尚带鹅黄浅。汉宫半额,未许人间见。"这几句诗描写了一种特殊的植物——可能是蜡梅——它在深山里悄然开放,散发出清香,却不为世人所知。这里的"金作蓓"和"蕾成花"极尽精致之美,而"尚带鹅黄浅"则形象地描绘了蜡梅初放时的色彩。"汉宫半额,未许人间见"则强化了这种植物的珍贵与神秘。
"不比岭前梅,问无因、天高水远。宜烟宜雨,淡淡一枝春,乘好兴,缀新诗,只恐冰生砚。"这最后几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山中蜡梅的独特欣赏,以及它与其他花卉(如岭前梅)的不同之处。"宜烟宜雨"可能是指这种植物更适合于清新的气候环境,而"淡淡一枝春"则形象地描绘了蜡梅在春天的姿态。最后,诗人表达了想要乘着这份美好创作出新诗的愿望,但又担心灵感可能会突然消逝,如同砚台上的水迹。
整首诗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情怀,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神秘而又充满诗意的山中世界。
系缆堤边江水平,风来细细袭衣轻。
淡烟几抹沙痕暗,新月一钩天际明。
锦绣围中搜野趣,笙歌丛里和吟声。
酒阑不尽迟留意,后约须寻李杜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