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蓦山溪·其十六蜡梅》
《蓦山溪·其十六蜡梅》全文
唐 / 无名氏   形式: 词  词牌: 蓦山溪

小山苍翠,竹影横窗畔。

青缕断薰炉,觉身居、风台月观。

清香招近,谁为植幽丛,金作蓓,蕾成花,尚带鹅黄浅。

汉宫半额,未许人间见。

不比岭前梅,问无因、天高水远。

宜烟宜雨,淡淡一枝春,乘好兴,缀新诗,只恐冰生砚。

(0)
注释
小山:形容山体不大,青翠可爱。
竹影:竹子的影子。
风台月观:古代供观赏风月的建筑。
幽丛:幽深的竹林。
鹅黄:淡黄色,像鹅毛的颜色。
汉宫半额:比喻女子的美貌只露出一半。
岭前梅:指梅花生长在山岭之前,象征高洁。
冰生砚:形容砚台寒冷,可能指墨水冻结。
翻译
小山青翠,竹影映照在窗边。
炉香袅袅,仿佛置身于风台月观之中。
清新的香气引来,是谁在此种植了幽深的竹丛?金色的花苞,含苞待放,还带着淡淡的鹅黄色。
如同汉宫中半遮面的佳人,不愿轻易被人间所见。
这竹子不像岭前的梅花,无法轻易寻觅,因为天高水远。
它适宜烟雨朦胧,淡淡的一枝春色,趁着好心情,添入新诗篇,却怕冰凉的砚台冻住了诗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山中景象。"小山苍翠,竹影横窗畔"一句,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一个隐逸的居所,苍翠的小山和横亘在窗前的竹影,营造出一种超然于世的氛围。

接下来的"青缕断薰炉,觉身居、风台月观"则透露出诗人对这份清幽生活的享受与领悟。"青缕"可能是指青烟袅袅的香炉,而"断薰"则暗示了炉火已经熄灭,只留下一缕轻烟,给人一种超脱世俗纷扰的感觉。

"清香招近,谁为植幽丛,金作蓓,蕾成花,尚带鹅黄浅。汉宫半额,未许人间见。"这几句诗描写了一种特殊的植物——可能是蜡梅——它在深山里悄然开放,散发出清香,却不为世人所知。这里的"金作蓓"和"蕾成花"极尽精致之美,而"尚带鹅黄浅"则形象地描绘了蜡梅初放时的色彩。"汉宫半额,未许人间见"则强化了这种植物的珍贵与神秘。

"不比岭前梅,问无因、天高水远。宜烟宜雨,淡淡一枝春,乘好兴,缀新诗,只恐冰生砚。"这最后几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山中蜡梅的独特欣赏,以及它与其他花卉(如岭前梅)的不同之处。"宜烟宜雨"可能是指这种植物更适合于清新的气候环境,而"淡淡一枝春"则形象地描绘了蜡梅在春天的姿态。最后,诗人表达了想要乘着这份美好创作出新诗的愿望,但又担心灵感可能会突然消逝,如同砚台上的水迹。

整首诗以其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情怀,将读者带入一个宁静、神秘而又充满诗意的山中世界。

作者介绍

无名氏
朝代:未知

猜你喜欢

杨秀才书屋有墨竹一枝为其添补数叶五绝·其三

穿壁扶苏稍避霜,干霄形势自堂堂。

如何耿介琅玕色,也带双鸦宝墨香。

(0)

五峰亭

凿山置亭榭,开沼放波澜。

松竹希微绿,菱莲次第丹。

风烟富清远,气象薄高寒。

媚此千金躯,舍彼百虑攒。

神岳精灵动,人寰波浪漫。

乐生忧亦集,徙倚遍阑干。

(0)

溪亭夜吟

系缆堤边江水平,风来细细袭衣轻。

淡烟几抹沙痕暗,新月一钩天际明。

锦绣围中搜野趣,笙歌丛里和吟声。

酒阑不尽迟留意,后约须寻李杜盟。

(0)

春日杂兴·其十一

高下云藏野老家,纵横水漱竹篱斜。

勒将春去许多雨,流出山来都是花。

白首风烟三径草,清时鼓吹一池蛙。

身閒不耐閒双手,洗甑炊香夜作茶。

(0)

观西淙千丈瀑布·其一

泉声一派迫人寒,疑有痴龙在此间。

听了西淙三日雨,不知天下有庐山。

(0)

山中有花一种俗名花叶不相见感而赋之

世间雁燕本无情,天上参商谁会面。

花叶自是同根生,何事开时不相见。

(0)
诗词分类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诗人
范浚 郝经 鲍溶 吴均 黎廷瑞 杨无咎 白朴 周伦 李益 李贽 刘永济 张居正 阮籍 罗邺 刘学箕 袁枚 汪懋麟 崔致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