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日谒阙里,六辔驾言东。
浅春已暄妍,土膏脉起融。
绿麦抽新芽,于耜兴田功。
去岁薄有收,菜色鲜或逢。
山左昨秋潦,伤哉彼庶农。
保赤实多惭,省岁徒责躬。
截漕与发帑,聊以资飧饔。
流者叹转蓬,存者嗟哀鸿。
岂其宜时巡,遇歉而举丰。
抑亦有所思,五字志深衷。
乙丑宣郡灾,十户殆九空。
车驾曾过临,惠泽敷薰风。
不唯二釜赐,兼且百货通。
况兹群有司,爱民孰文翁。
经予亲咨度,上下免相蒙。
以此例齐鲁,冀稍救困穷。
勤民仰圣烈,重道溯儒宗。
是行岂可无,浮议漫交讧。
卜日谒阙里,六辔驾言东。
浅春已暄妍,土膏脉起融。
绿麦抽新芽,于耜兴田功。
去岁薄有收,菜色鲜或逢。
山左昨秋潦,伤哉彼庶农。
保赤实多惭,省岁徒责躬。
截漕与发帑,聊以资飧饔。
流者叹转蓬,存者嗟哀鸿。
岂其宜时巡,遇歉而举丰。
抑亦有所思,五字志深衷。
乙丑宣郡灾,十户殆九空。
车驾曾过临,惠泽敷薰风。
不唯二釜赐,兼且百货通。
况兹群有司,爱民孰文翁。
经予亲咨度,上下免相蒙。
以此例齐鲁,冀稍救困穷。
勤民仰圣烈,重道溯儒宗。
是行岂可无,浮议漫交讧。
此诗《述怀》为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诗中描绘了其在春季巡视山东地区的情景,反映了对农民生活状态的关注以及对灾年救济措施的思考。
首句“卜日谒阙里,六辔驾言东”,点明了巡视的时间和方向,表达了对古代圣贤的敬仰与效仿之意。接着,“浅春已暄妍,土膏脉起融”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温暖而生机勃勃,预示着农事的开始。
“绿麦抽新芽,于耜兴田功”展现了农民们在土地上辛勤耕作的场景,绿油油的麦苗象征着希望与丰收的可能。“去岁薄有收,菜色鲜或逢”则揭示了去年收成的艰难,许多人面临饥饿。
“山左昨秋潦,伤哉彼庶农”描述了去年秋季洪水给农民带来的巨大损失,表达了对受灾百姓深切的同情。“保赤实多惭,省岁徒责躬”表达了作为君主的自省与愧疚,意识到自己在灾年救济方面的不足。
接下来,“截漕与发帑,聊以资飧饔”提到通过漕运粮食和发放国库资金来救助灾民,体现了政府在灾年采取的救济措施。“流者叹转蓬,存者嗟哀鸿”形象地描绘了灾民的苦难境况,比喻他们如同随风飘荡的蓬草和哀鸿,生活极其艰辛。
“岂其宜时巡,遇歉而举丰”表达了对适时巡视灾区的肯定,认为在歉收之年采取措施可以促进丰收。“抑亦有所思,五字志深衷”则表明了巡视背后深思熟虑的目的,即关注民生,体恤百姓疾苦。
最后,“乙丑宣郡灾,十户殆九空。车驾曾过临,惠泽敷薰风”回顾了前一年宣郡的灾情,乾隆皇帝亲自巡视并带来了恩泽。“不唯二釜赐,兼且百货通”说明了除了提供粮食援助外,还开放市场,促进了物资流通。“况兹群有司,爱民孰文翁”赞扬了各级官员在救灾中的努力,将他们比作汉代著名的爱民官吏文翁。
“经予亲咨度,上下免相蒙”强调了君主与臣民之间的沟通与协作,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以此例齐鲁,冀稍救困穷”表达了希望通过这次巡视,能够缓解山东地区的贫困状况。“勤民仰圣烈,重道溯儒宗”则体现了对儒家仁政思想的推崇,认为通过勤勉治理,可以达到圣王的境界。
整首诗情感真挚,既展示了乾隆皇帝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也体现了他作为君主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通过巡视与救济措施,表达了对灾民的同情与支持,同时也强调了政府在灾年中应发挥的重要作用。
山庄泛月偶一逢,况值新秋清且美。
过望而复蔽东岭,白傅诗中悟其理。
急则计生因寻山,敌则气作且置水。
跋马西峰最高处,下视东岭乃眼底。
不踰时尚未黄昏,东海涌出银盘子。
大千世界一广寒,枣叶须弥难比拟。
徐徐策骑下崇椒,月随我共登舟矣。
谢家高致昔留诗,别开生面惟予始。
设云卿士在箕畴,旁求若济亦将企。
盆梅本自放严冬,但是薰培出温室。
山?牡丹冬亦开,岂曰耐寒其本质。
南方有梅北方无,造物异视讵理乎。
墙根向暖试种植,颇得滋荣三五株。
绯桃绛杏烂漫矣,才绽蕊珠一两尔。
或云气候究不同,江国原报春光始。
若然遇寒终变节,逐炎何以称高士。
隐觉清友向人言,南方之强理如此。
行程指两月,为日亦不少。
长此竟无雨,麦收安期饱。
或夜雨朝晴,否则驻跸好。
人有不能从,何况于天道。
知然胡戚戚,虑众行泥潦。
习劳率藉兹,自解聊纾抱。
纾抱焉能纾,遥遥忆淮徐。
秋霪实异常,河徙夺洪湖。
嗟嗟昏垫民,漂摇栖沮洳。
所希霖涝减,或可事歌瓠。
此忧无解方,南望以赍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