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田可耕时已催,王师北讨何当回。
放车载草农事济,战马苦饥谁念哉。
蔡州纳节旧将死,起居谏议联翩来。
朝廷未省有遗策,肯不垂意瓶与罍。
春田可耕时已催,王师北讨何当回。
放车载草农事济,战马苦饥谁念哉。
蔡州纳节旧将死,起居谏议联翩来。
朝廷未省有遗策,肯不垂意瓶与罍。
这是一首描写农事与战争对比的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未能妥善处理农业与战事的忧虑。开篇两句“春田可耕时已催,王师北讨何当回”直接点出了农业生产的紧迫性和长期的战乱带来的不确定性。
接下来的“放车载草农事济,战马苦饥谁念哉”则通过对比农民的牛车与军队的战马,强调了战争消耗与农业生产之间的矛盾,以及对于士兵和战马处境的关切。
第三、四句“蔡州纳节旧将死,起居谏议联翩来”可能是在提及某位老将逝去,后继有人不断地向朝廷提出意见或策略,但这些声音是否被重视则是诗人所疑惑的。
最后两句“朝廷未省有遗策,肯不垂意瓶与罍”表达了诗人对于朝廷是否还有其他更好的策略的怀疑,以及对朝廷能否真正关注民生和战争后果的期待。这里的“瓶与罍”象征着储备与供应,暗示着国家管理者的责任。
整首诗通过对春耕、北讨、农事、战马等元素的巧妙安排,展现了诗人对于国是的深切关怀和批判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