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头皆是新年少,何处能容老病翁。
更把浮荣喻生灭,世间无事不虚空。
出头皆是新年少,何处能容老病翁。
更把浮荣喻生灭,世间无事不虚空。
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顾况的《赠僧二首》之第二首,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世事虚幻的深刻感悟。
“出头皆是新年少”一句,以鲜明的笔触描绘出了青春如同初生之物,充满活力与希望。这里的“出头”指的是事物刚刚露头或者人刚刚踏入社会,"皆是新年少"则强调了这一阶段的特点,即一切都是新的,人们也大多处于年轻时期。
接下来的“何处能容老病翁”一句,则从对比中体现出诗人对于衰老和疾病的忧虑。这里,“何处”表达了一种无奈和困惑,而“能容老病翁”则是对能够包容年迈多病之人的渴望,反映了社会对于老弱者的冷漠和排斥。
第三句“更把浮荣喻生灭”,进一步深化了诗人对于世事的看法。“更把”表达了一种不断探讨和思考的态度,“浮荣”指的是那些虚幻而易逝去的荣耀和繁华,而“喻生灭”则是用比喻的手法来说明这些浮夸之物与生命的诞生和消亡息息相关,都是无常的。
最后一句“世间无事不虚空”,则是对前述思想的总结。诗人通过这句话强调了一个哲理: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不是空洞而没有真正意义的。这句话也体现出诗人对于尘世万物持有一种超脱和看破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比新与旧、荣与衰等元素,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和他对于生命、社会以及虚幻之物的独到见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