蹀躞从南来,十四谁家儿?
惊车忽相躏,险欲无完肢。
性命彼所爱,号痛悬一丝。
有亲在家室,欢笑安能知?
扶之道旁卧,风砾砭其肌。
林鸟为啁嘈,过客行相悲。
残生犹可保,女且匍匐归。
蹀躞从南来,十四谁家儿?
惊车忽相躏,险欲无完肢。
性命彼所爱,号痛悬一丝。
有亲在家室,欢笑安能知?
扶之道旁卧,风砾砭其肌。
林鸟为啁嘈,过客行相悲。
残生犹可保,女且匍匐归。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惨的画面,展现了战争或冲突中无辜平民的遭遇。诗中的十四岁少年,从南方而来,却不幸卷入了这场灾难之中。他被车辆碾压,生命垂危,痛苦地呼号,但声音却如同悬在半空的一丝线,脆弱而无力。他的亲人或许还在家中等待,却无法得知他的遭遇,无法分享他的痛苦。
诗人通过描述少年的无助与痛苦,以及周围环境的冷漠——林中的鸟儿似乎也在为这悲惨场景发出哀鸣,过路的行人也难以避免地感到悲伤,展现了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和对社会秩序的破坏。尽管生命尚存一线生机,但少年仍需他人扶持,躺在路边,忍受着风吹石击带来的疼痛。
诗中流露出对战争受害者深切的同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反思。通过这一幕幕的描绘,诗人试图唤起人们对战争后果的警觉,以及对无辜生命的尊重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