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寿阳岸下》
《寿阳岸下》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街东街西翠幄成,池南池北绿钱生。

幽人独来带残酒,偶听黄鹂第一声。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寿shòuyángànxià
sòng / shì

jiēdōngjiē西cuìchéngchínánchíběi绿qiánshēng

yōurénláidàicánjiǔ?
zuò?
ǒutīng?
zuòwén?
huángshēng

注释
翠幄:绿色的帷帐,形容茂密的树叶。
池南池北:指池塘的四周。
绿钱:绿色的铜钱状植物,这里指荷叶。
幽人:隐士或悠闲的人。
残酒:剩酒,可能表示诗人喝了一些酒后出门。
偶听:偶然听到,不经意间听到。
黄鹂:一种鸣叫声清脆的鸟。
翻译
街的东边西边绿帐如帷幕般展开,
池塘南岸北岸绿草如钱叶生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田园风光图。开篇“街东街西翠幄成,池南池北绿钱生”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勾勒出一片繁茂的植物世界,其中“翠幄”指的是细长的竹叶或其他植物的叶子,“绿钱”则形象地描绘了新生的柳絮。这种对春天自然景物的精细描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细腻观察,也传达了一种生机勃勃的生命力。

接着“幽人独来带残酒,偶听黄鹂第一声”两句,则转向人的活动和情感体验。诗中的“幽人”可能是指诗人自己或者类似的人物,这个人孤独地来到这个地方,手中还携带着一些未喝完的酒。这不仅显示了他对酒的喜爱,也隐含了一种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心境。而“偶听黄鹂第一声”则捕捉到了春天的一个重要音响符号——黄鹂的鸣叫。黄鹂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着春天的到来,这里的“第一声”可能指的是早晨最先听到黄鹂鸣叫的声音,增添了一份清新和生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感受的细腻描绘,构建了一个宁静、美好的春日情境。它不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份清新脱俗的生活态度。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苦雨二首·其二

嘉谷报成西,愁霖烂作泥。

山椒凫影合,木末荇花齐。

江暗频骄鳄,林昏屡误鸡。

菜根三尺水,兼巳没黄齑。

(0)

早秋送人北上

芦叶壮心惊,凄凉似羽声。

一尊遽北发,万里竟西行。

蓬梗人犹汎,莲花气不平。

渐离高馆下,无处有平生。

(0)

三月三日滁州

古堂七日容高卧,上巳春阴眼乍开。

纳纳乾坤谁主客,冥冥风雨自楼台。

飐墙银杏可三丈,窥户黄鹂能百回。

韦涧欧亭俱不恶,登临空羡掌中杯。

(0)

哭婿吕舜臣

消息非虚讶,斯人忽杳茫。

天低空洒泪,江近只枯肠。

素幔随流水,丹铭望故乡。

尔家太荼毒,何故问苍苍。

(0)

再和宣明馆阳明先生韵

五色晴江雨后痕,乱峰云气月华浑。

边陲万里还通驿,盛世深山亦有村。

兴至欲穿双屐去,愁来只对一灯昏。

夜郎诗思知多少,恐有当年迁客魂。

(0)

舒愤与中溪叙别·其二

不随儿女共悲呻,直是胸中见道真。

万马奔时先驻足,乱锋攒处独当身。

敢云肮脏能成事,使识江湖尚有人。

此意胸藏几十载,逢君不觉倍精神。

(0)
诗词分类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诗人
刘崧 范成大 邓云霄 朱熹 黄庭坚 顾璘 李白 顾清 方回 丘逢甲 周紫芝 杨士奇 李梦阳 张耒 陈造 王十朋 王夫之 苏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