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去西楼雁杳。叙别梦、扬州一觉。云澹星疏楚山晓。听啼乌,立河桥,话未了。
雨外蛩声早。细织就、霜丝多少。说与萧娘未知道。向长安,对秋灯,几人老。
人去西楼雁杳。叙别梦、扬州一觉。云澹星疏楚山晓。听啼乌,立河桥,话未了。
雨外蛩声早。细织就、霜丝多少。说与萧娘未知道。向长安,对秋灯,几人老。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夜独自徘徊的孤寂情怀。开篇"人去西楼雁杳",便设定了一个空旷无人的场景,"雁杳"二字更添了一份萧瑟之感。紧接着"叙别梦、扬州一觉",诗人似乎在回忆与某人离别的情境,那个"梦"也许只是暂时的逃避,而醒来后依旧是孤独一人。
接下来的"云澹星疏楚山晓"描绘了夜晚清冷的天气和寂静的自然环境。"听啼乌,立河桥,话未了"则透露出诗人停留在河桥上,聆听着乌鸦的叫声,似乎在与某人交谈,但那话语尚未说完,就像人的生命一样,总有未完的愿望。
"雨外蛩声早。细织就、霜丝多少"中,蛩虫的叫声提醒我们夜已深沉,而霜花则是秋天的标志,它们纷飞如织,显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更迭。
最后两句"说与萧娘未知道。向长安,对秋灯,几人老"表达了诗人想要将这些感慨告诉心中的那位"萧娘",却又觉得她可能难以理解。"向长安"则是诗人的怀念之情,无论是对古都的思念还是对往日时光的追忆,而"对秋灯,几人老"更显得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整首诗通过夜晚的寂静与自然环境的描绘,传达了诗人深切的孤独感和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君不见大胡公,春秋一笔诛群雄,要与排鸿驱家争无功。
素王吾无间然矣,命世虽云无有尔。
至今可望不可前,海山云气蓝田烟。
后无终极前无始,定以一元而已矣。
又不见小胡公,沈潜探索要且亲,傅心嫡派非礽云。
善根生圣圣生神,此理即元元即人。
至今汲汲随甖瓶,涸者得濡狂者醒。
濂溪已远州还,此事往往归衡山。
大儿如祖洪涛翻,捎摋地怪麾天奸。
小儿如父勤鑽攀,深观博取为其难。
二公有蕴行未了,可惜光阴如过鸟。
二儿今日又霜毛,若要及人毋太高。
中朝文字家,独叹仁公门。
时时落人间,欬唾如云奔。
岁月坐成晚,今为邻里尊。
向来崔魏徒,十九归邱原。
宛在水中央,灵光兀孤蹲。
庭空鸟雀入,日晏烟尘昏。
我来重太息,心事与谁论。
丈人笑谢客,久矣欲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