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落日》
《落日》全文
宋 / 孔武仲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光彩沉沉万木西,青空围出酿燕脂。

家园正对荒陂望,恰似腾波出海时。

(0)
注释
光彩:夕阳的光辉。
沉沉:浓厚、深沉。
万木:众多树木。
西:西方,指日落的方向。
青空:晴朗的天空。
围出:环绕、映衬出。
酿:这里形容晚霞的色彩仿佛是酿造出来的。
燕脂:古代女子化妆品,此处比喻深红色。
家园:家和园子。
荒陂:荒芜的池塘或山坡。
望:眺望。
恰似:就像。
腾波:跳跃的波浪。
出海时:比喻夕阳从地平线升起或落下。
翻译
夕阳的光辉沉沉地洒在西边的树林中,
天空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深红如胭脂的晚霞。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的田园景象,充满了动人心弦的意境和情感。诗人以"光彩沉沉万木西"开篇,勾勒出一个暮色渐浓、日光将尽的大自然画面,给人一种时间即将静止的感觉。紧接着"青空围出酿燕脂"则描绘了一幅春天蓝天之下的燕子开始筑巢的温馨场景,"酿燕脂"既形象地表达了燕子在准备新生活的同时,也暗示着一年的时间周期即将重新开始。

第三句"家园正对荒陂望"则转换了视角,将情感的焦点聚集于诗人的居所与心灵的归宿之地。"荒陂"通常指的是偏远或废弃的地方,但在这里,它可能象征着诗人内心的一片宁静和孤独。最后一句"恰似腾波出海时"则以壮阔的笔触,描绘了一种力量与自由的结合,让人想象到大海中的波涛,一切都在朝着更广阔的空间奔流。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观察力,还透露出一颗向往自然、追求自由的心。通过对比和隐喻,诗人将个人情感与壮丽的自然景象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出一种超越时间与空间限制的情怀。

作者介绍

孔武仲
朝代:宋   字:常父   籍贯:宋临江新淦   生辰:1041—1097

(1041—1097)宋临江新淦人,字常父。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
猜你喜欢

故荥阳君苏氏挽歌词三首

门绪公侯列,嫔风诗礼行。
松萝方有寄,桃李忽无成。
剑去双龙别,雏哀九凤鸣。
何言峄山树,还似半心生。
永叹芳魂断,行看草露滋。
二宗荣盛日,千古别离时。
竟罢生刍赠,空留画扇悲。
容车候晓发,何岁是归期。
缟服纷相送,玄扃翳不开。
更悲泉火灭,徒见柳车回。
旧室容衣奠,新茔拱树栽。
唯应月照簟,潘岳此时哀。

(0)

呈耿广州

惟昔迁乐土,迨今已重世。
阴庆荷先德,素风惭后裔。
唯益梓桑恭,岂禀山川丽。
于时初自勉,揆己无兼济。
瘠土资劳力,良书启蒙蔽。
一探石室文,再擢金门第。
既起南宫草,复掌西掖制。
过举及小人,便蕃在中岁。
亚司河海秩,转牧江湖澨。
勿谓符竹轻,但觉涓尘细。
一麾尚云忝,十驾宜求税。
心息已如灰,迹牵且为赘。
忽捧天书委,将革海隅弊。
朝闻循诚节,夕饮蒙瘴疠。
义疾耻无勇,盗憎攻亦锐。
葵藿是倾心,豺狼何反噬。
履险甘所受,劳贤恧相曳。
揽辔但荒服,循陔便私第。
嘉庆始获申,恩华复相继。
无庸我先举,同事君犹滞。
当推奉使绩,且结拜亲契。
更延怀安旨,曾是虑危际。
善谋虽若兹,至理焉可替。
所仗有神道,况承明主惠。

(0)

二弟宰邑南海,见群雁南飞,因成咏以寄

鸿雁自北来,嗷嗷度烟景。
常怀稻粱惠,岂惮江山永。
小大每相从,羽毛当自整。
双凫侣晨泛,独鹤参宵警。
为我更南飞,因书至梅岭。

(0)

叙怀二首

弱岁读群史,抗迹追古人。
被褐有怀玉,佩印从负薪。
志合岂兄弟,道行无贱贫。
孤根亦何赖,感激此为邻。
晚节从卑秩,岐路良非一。
既闻持两端,复见挟三术。
木瓜诚有报,玉楮论无实。
已矣直躬者,平生壮图失。
去去勿重陈,归来茹芝朮。

(0)

登荆州城望江二首

滔滔大江水,天地相终始。
经阅几世人,复叹谁家子。
东望何悠悠,西来昼夜流。
岁月既如此,为心那不愁。

(0)

行县复往焉,故有此作

灵境信幽绝,芳时重暄妍。
再来及兹胜,一遇非无缘。
万木柔可结,千花敷欲然。
松间鸣好鸟,竹下流清泉。
石壁开精舍,金光照法筵。
真空本自寂,假有聊相宣。
复此灰心者,仍追巢顶禅。
简书虽有畏,身世亦相捐。

(0)
诗词分类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诗人
高翥 苏舜钦 谢朓 李端 黄道周 葛立方 康海 林景熙 寇准 厉鹗 陈基 陈文蔚 沈曾植 项鸿祚 石介 陈允平 马祖常 袁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