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点绛唇.咏枕》
《点绛唇.咏枕》全文
清 / 陈维崧   形式: 词  词牌: 点绛唇

忆得年时,红绵妆叠红蕤滟。

笙囊绿掩,浓笑钗痕闪。说尽山盟,不料巫云敛。

残荷燄,斜铺楚簟,多了啼红点。

(0)
鉴赏

这首《点绛唇·咏枕》由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关于枕的场景,充满了情感与想象。

词中以“忆得年时”开篇,唤起读者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接着,“红绵妆叠红蕤滟”,以鲜艳的色彩和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枕头上的装饰,仿佛是女子精心装扮后的娇艳,充满了生命力。随后,“笙囊绿掩,浓笑钗痕闪”,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氛围,绿意盎然的背景与女子头饰上的光彩交相辉映,展现出一种活泼而略带神秘的气息。

“说尽山盟,不料巫云敛”,这一句转折,从表面的欢乐转为内心的复杂情感。山盟海誓的话语在此刻似乎变得无力,暗示着某种情感的消散或变化,如同巫山云雨般难以捉摸,预示着故事背后可能隐藏着离别或遗憾。

最后,“残荷焰,斜铺楚簟,多了啼红点”,以自然景象作为结尾,将情感推向高潮。残荷的火焰般的颜色,与竹席上斑驳的红色痕迹形成鲜明对比,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冲击,更象征着情感的热烈与消逝,以及随之而来的哀愁。啼红点,可能是泪水或是其他红色液体的痕迹,进一步强化了情感的深度和复杂性。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枕头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巧妙地传达了情感的变化与复杂性,展现了陈维崧在词作中对于情感细腻捕捉和表达的独特艺术风格。

作者介绍
陈维崧

陈维崧
朝代:清   字:其年   号:迦陵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生辰:1625~1682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
猜你喜欢

西域河中十咏·其五

寂寞河中府,颓垣绕故城。

园林无尽处,花木不知名。

南岸独垂钓,西畴自省耕。

为人但知足,何处不安生。

(0)

和武川严亚之见寄五首·其二

亚之平水久驰名,壮岁题桥慕长卿。

厌世德风如偃草,惊人诗价比连城。

功名未立不为慊,仁义能行亦足荣。

此理幽微人不识,莫言儒道拙谋生。

(0)

和抟霄韵代水陆疏文因其韵为诗十首·其九

浪迹西游岁月深,临风谁识湛然心。

斯文将丧儒风歇,真智难明佛日沈。

佳茗暂尝轰雪浪,正声聊作鼓雷音。

年来逸兴十分切,准备求真入道林。

(0)

和南质张学士敏之见赠七首·其一

桃源刘,凤楼萧,镌冰斲玉哦通宵。

珠玑错落照兰室,龙蛇偃蹇蟠霜绡。

和我新诗使予起,却得琼瑰酬木李。

边城十载绝知音,琴断七弦鹤亦死。

而今得识君恣容,胸中郁结涣然空。

诗坛君可据上位,笔力我甘居下风。

笔阵文场宽且绰,驰骋看君能矍铄。

学海波澜千顷陂,厌饫经书烂该博。

几时把手潇湘边,生涯自有壶中天。

鸣榔一笑舟浮莲,沧波万里凝苍烟。

(0)

读唐人诗

悲秋才罢又伤春,洛浦迷魂泽畔身。

尘事转头都是梦,总将哀怨属何人。

(0)

次韵鲁斋登高山见寄

山上元来更有山,梯云拾级不辞艰。

五车合着烟霞外,三尺潺流水石间。

(0)
诗词分类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诗人
何振岱 周是修 仲并 李时勉 俞彦 王松 张家玉 沈遘 袁燮 黄燮清 王士禄 贡奎 郑潜 程洵 傅熊湘 陈方恪 李雯 许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