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得年时,红绵妆叠红蕤滟。
笙囊绿掩,浓笑钗痕闪。说尽山盟,不料巫云敛。
残荷燄,斜铺楚簟,多了啼红点。
忆得年时,红绵妆叠红蕤滟。
笙囊绿掩,浓笑钗痕闪。说尽山盟,不料巫云敛。
残荷燄,斜铺楚簟,多了啼红点。
这首《点绛唇·咏枕》由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关于枕的场景,充满了情感与想象。
词中以“忆得年时”开篇,唤起读者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接着,“红绵妆叠红蕤滟”,以鲜艳的色彩和生动的比喻,描绘了枕头上的装饰,仿佛是女子精心装扮后的娇艳,充满了生命力。随后,“笙囊绿掩,浓笑钗痕闪”,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氛围,绿意盎然的背景与女子头饰上的光彩交相辉映,展现出一种活泼而略带神秘的气息。
“说尽山盟,不料巫云敛”,这一句转折,从表面的欢乐转为内心的复杂情感。山盟海誓的话语在此刻似乎变得无力,暗示着某种情感的消散或变化,如同巫山云雨般难以捉摸,预示着故事背后可能隐藏着离别或遗憾。
最后,“残荷焰,斜铺楚簟,多了啼红点”,以自然景象作为结尾,将情感推向高潮。残荷的火焰般的颜色,与竹席上斑驳的红色痕迹形成鲜明对比,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冲击,更象征着情感的热烈与消逝,以及随之而来的哀愁。啼红点,可能是泪水或是其他红色液体的痕迹,进一步强化了情感的深度和复杂性。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枕头及其周围环境的细腻描绘,巧妙地传达了情感的变化与复杂性,展现了陈维崧在词作中对于情感细腻捕捉和表达的独特艺术风格。
桃源刘,凤楼萧,镌冰斲玉哦通宵。
珠玑错落照兰室,龙蛇偃蹇蟠霜绡。
和我新诗使予起,却得琼瑰酬木李。
边城十载绝知音,琴断七弦鹤亦死。
而今得识君恣容,胸中郁结涣然空。
诗坛君可据上位,笔力我甘居下风。
笔阵文场宽且绰,驰骋看君能矍铄。
学海波澜千顷陂,厌饫经书烂该博。
几时把手潇湘边,生涯自有壶中天。
鸣榔一笑舟浮莲,沧波万里凝苍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