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行役晚,傍岭宿孤村。
篱落人家少,溪塘暮雨繁。
牛羊归故径,蓑笠散春原。
独坐明灯里,寥寥谁与言。
荒山行役晚,傍岭宿孤村。
篱落人家少,溪塘暮雨繁。
牛羊归故径,蓑笠散春原。
独坐明灯里,寥寥谁与言。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寂寥的山村夜晚图景。诗人以“荒山行役晚,傍岭宿孤村”开篇,点明了地点和时间,荒山、傍晚、孤村,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孤独静谧的氛围。接着,“篱落人家少,溪塘暮雨繁”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冷与空旷,稀疏的人家与密集的暮雨形成对比,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牛羊归故径,蓑笠散春原”描绘了山村特有的景象,牛羊沿着熟悉的路径回家,农人穿着蓑衣、戴着斗笠在广阔的田野上劳作,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乡村生活的质朴与和谐。最后一句“独坐明灯里,寥寥谁与言”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独自一人坐在明亮的灯光下,周围一片寂静,似乎无人可言,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村夜晚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面对自然与孤独时的深刻感受,具有浓郁的田园诗意和哲思韵味。
何事不可为,乃妄学尧舜。
功高国愈危,权重主亦震。
九锡书方来,三让表已定。
天子愿避贤,群公竞劝进。
太常具礼仪,太史奏瑞应。
于是高筑坛,威仪一何盛。
曰皇帝臣某,谨以元牡请。
神器无久旷,天位宜早正。
臣敢执小节,而久稽大命。
乃召故君来,朕命尔其听。
庸建尔上公,往哉罔勿敬。
无何让王薨,乃以天子赠。
车驾自临送,震悼若弗胜。
呜呼将谁欺,欺天天不信。
唐宋均尔尔,吾无责魏晋。
蒋子起寒素,姓名世不张。
气食走燕野,扫尘书一床。
过从日抵掌,每觉芝兰芳。
农宗发大义,精谊贯百王。
持此照震旦,可谓见膏肓。
陈子墨者杰,与蒋相翱翔。
畴人振绝诣,哲学搜旁行。
馀事托雄剑,赴难甘探汤。
嗟吾二三子,于世诚蚊虻。
然而贞元际,舍此谁与商。
艰难困一饱,口呿舌为僵。
浮云起西北,俄顷满八荒。
潇潇凉风至,白露降为霜。
蒲柳与松柏,于理岂久藏。
为我蓄明德,毋亟耀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