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磳石磴倚高梯,穹谷无人绿树齐。
总为古来征戍苦,宿云常傍塞垣低。
棱磳石磴倚高梯,穹谷无人绿树齐。
总为古来征戍苦,宿云常傍塞垣低。
这首诗描绘了雁门关一带的壮丽景色与历史沧桑。首句“棱磳石磴倚高梯”,以“棱磳”形容石阶的崎岖不平,与“高梯”相对,展现出攀登的艰难与险峻。接着,“穹谷无人绿树齐”一句,通过“穹谷”和“绿树齐”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仿佛山谷中一片宁静,只有树木在风中轻轻摇曳。
“总为古来征戍苦,宿云常傍塞垣低”则将视角转向历史,表达了对古代战争的感慨。这里“征戍”指的是征战与守卫边疆的士兵,他们远离家乡,承受着无尽的苦难。而“宿云常傍塞垣低”则以云的低垂象征着战争的阴霾与边塞的沉重氛围,云与塞垣的对比,更加强化了这种悲凉与沉郁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与历史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边塞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慨,既有对壮丽山河的赞美,也有对战争带来的苦难的反思。
桃花波起五湖春。
一叶随风万里身。
钓丝细,香饵匀。
元来不是取鱼
至道无言说,神功妙莫量。
本来具足,添之无碍减无妨。
不在多闻广学,只要潜通默会,定里细参详。
个中端的意,元不离中黄。
圆陀陀,光烁烁,现堂堂。
无余无欠,通身无象合真常。
只这而今默识,便是当年弥勒,直下要承当。
开放顶门眼,遍界不能藏。
宗女同昌公主唐多令词,南史宋帝时点绛唇唐多令词,皆道纯伪托。
三五真机,应用处、头头总是。
况日用平常,密巍巍地。
向有无中忘二见,便于罔象通三昧。
却如何、成少不成多,因滞泥。
水乡铅,只一味。
个便是,先天气。
会蟾乌合璧,身心合意。
西四归来投北了,东三便去交南二。
把五般、攒簇入炉中,丹完备。
默即说兮,这说处、元来有默。
只默说便是,金丹秘诀。
默识潜通为大要,声闻缘觉皆虚设。
向说中、认得默之根,无生灭。
会说底,非干舌。
与默底,无差别。
这默底宁如,说底亲切。
若向不言中得趣,便于不默俱通彻。
将默默、说说尽掀翻,天机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