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闻衲子著深功,但见龙孙送好风。
尊宿尚留双塔在,众丘皆让一山雄。
禅关暂到何须住,法窟虽深岂用穷。
若问如如心自在,梦魂不入大槐宫。
未闻衲子著深功,但见龙孙送好风。
尊宿尚留双塔在,众丘皆让一山雄。
禅关暂到何须住,法窟虽深岂用穷。
若问如如心自在,梦魂不入大槐宫。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炎的作品,名为《和程丞游清水岩黄龙山韵(其二)》。王炎在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赏与内心世界的超然。
首句“未闻衲子著深功,但见龙孙送好风。”运用了佛教修行的隐喻,衲子指的是僧人的袈裟,而不提及修炼之功,只是感受到了如同仙风一般的佳气。这表明诗人对于自然之美有着深刻的体验,并且能够从中感受到一种精神上的滋润。
“尊宿尚留双塔在,众丘皆让一山雄。”这里描绘了黄龙山雄伟的景象,双塔犹如历史的见证,众丘相比之下,都显得逊色。诗人通过这种对比,强调了黄龙山的壮丽。
“禅关暂到何须住,法窟虽深岂用穷。”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的超脱态度,即使面对深邃的佛教禅定之地,也不需要久留,因为内心已然自在。
最后,“若问如如心自在,梦魂不入大槐宫。”如如心指的是一颗平和、自在的心灵。诗人表达了,即便是在梦中,也不会被世俗的牵绊所困,即使是那壮观的黄龙山也不例外。
整首诗体现了王炎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他内心世界的平和与超脱,是一篇融合了佛教意境与山水诗意的佳作。
工拙讵同区,通蔽固殊致。
由来辟世者,未逮匡时智。
伊余本疏诞,屏迹归朝寺。
非材托閒散,孤贱违荣利。
邴子忌多秩,嵇公病为吏。
虽微二贤操,犹全匹夫志。
适已每多慰,养生仍寡累。
方探至人旨,始慕神仙事。
玄览瞩昭旷,冥栖伫灵异。
白云存髣髴,沧洲形梦寐。
渊虬无近韵,霄鹄有遐意。
愿结松乔侣,人间聊可弃。
钧台书夏典,灵囿诵周篇。
嘉会隆先祀,豫游及兹年。
春方协时律,秘驾动星躔。
平圃跻倒景,神皋径中天。
赤羽匝曾峤,青翰鹜广川。
华幢互幽蔼,藻帐竞高褰。
首岁布皇泽,万象光且鲜。
炙晷曜微霄,宿氛霁远山。
瑞烟拂兰甸,祥飙汎芝廛。
睿眷备终宴,宸惠普下筵。
从迈咸世哲,赓歌尽朝贤。
弱短困孤蹇,明淑惭众妍。
敕躬方自勖,敷言非可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