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将兴汉德凉,活麟天把付锄商。
周官千载埋黄壤,两汉如今几献王。
礼乐将兴汉德凉,活麟天把付锄商。
周官千载埋黄壤,两汉如今几献王。
这首诗名为《咏史·河间献王》,作者是宋末元初的陈普。诗中通过描绘礼乐之兴与河间献王的历史关联,表达了对汉代文化的怀念和对古代贤王的敬仰。
首句“礼乐将兴汉德凉”暗示了汉朝时期文化道德的复苏,"礼乐"象征着文明秩序,"汉德"代表汉朝的美德,"凉"字则寓含一种清新、复苏的气息。
次句“活麟天把付锄商”中的“活麟”通常象征吉祥和贤明,这里可能暗指河间献王刘德,因其好学不倦,被赞誉为麒麟儿。"天把付锄商"则意味着上天赋予他治理国家的才能,如同农夫耕作般精心培育文化。
第三句“周官千载埋黄壤”借周朝官员的典故,强调历史的悠久和人才的沉淀,"千载埋黄壤"表达对前人智慧的追忆。
最后一句“两汉如今几献王”以对比的方式,询问自两汉以来是否还能出现如河间献王这般重视学问、推动文化繁荣的贤王,表达了诗人对后世的期待和对河间献王的赞美。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历史典故为背景,赞扬了河间献王的文治武功,同时也寓含了对传统文化复兴的呼唤。
水烟昏,塘月午,欸乃乱更鼓。
飒沓空樯,浪急打枫树。
恰逢羁客停船,谁家楼上,忽飘堕、箫声一缕。
泪如雨。对此万里清光,旧家在何处。
人世何声,更似此凄苦。
依稀记宿江州,芦汀蓼渚,有十万、夜猿齐语。
绿饮春畴,红酣晚日,帘衣尽卷高处。
金城千丈拓,喜朝爽、全消氛雾。清尊芳醑。
对树碧无尘。山青当户,千觞举。
好风吹入,嫩凉添许。几度。
相伴词仙,有俊才鸿笔,倚阑容与。
秋来应更好,又千顷,寒芦飞絮。
西山环护,送天末归鸿,霞边孤鹭。斜天莫。
更劳明月,照人归路。
匀剪青罗,细烘翠缬。繁英嫩蘸秋水。
合是昭阳,点成碧唾,漫把夜来相字。
沁檀孕麝,任抹丽、浓香都避。
晨比芳兰滴露,宵疑蜜梅含绮。
刚宜绿闺幽事,映窗纱、缓调螺子。
碎簇钿钗梁上,几茎葱指。
才妒眉梢摘黛,更一宿、星星頞黄似。
恰道新凉,偷薰翠被。
秋色自来去,终古不知愁。
江村今夜明月,肯为酒人留。
但扫苍苔黄叶,准备沧波一苇,左右挈洪浮。
唤起守门鹤,来戏玉头山。陈遵死,徐孺病,阿平游。
更堪西笑,长安汩没海中鸥。
屈指卅年狂客,剩此薜衣松衲,点缀鉴湖秋。
钟磬夜深寂,吹笛下寒流。
病怀无赖,又归期耽误,禁烟时节。
黯黯轻阴留薄醉,罗袖夜来寒怯。
烛底新妆,尊前私语,一日都难别。
东风心事,流莺多半能说。
还记昔岁初逢,小庭今夜,正映濛濛月。
弹指桃花回作梦,恨事眉头重叠。
燕子光阴,杜鹃乡里,愁把垂杨折。
相怜南望,吴山天际如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