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士喜功业,感时心易劳。
蘖栽终栝柏,荒蔓任蓬蒿。
梁竦慵为吏,萧咸耻诣曹。
风霜果不变,会见出云高。
志士喜功业,感时心易劳。
蘖栽终栝柏,荒蔓任蓬蒿。
梁竦慵为吏,萧咸耻诣曹。
风霜果不变,会见出云高。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政治家司马光的作品《书事》。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志存高远、不畏艰难的情怀,以及他对待官职态度的一种自我表白。
"志士喜功业,感时心易劳" 表明诗人是一位有抱负的士人,对于事业充满热情,因而对于当前的时代环境和个人遭遇容易产生深刻的情感反响。这里所谓“功业”可以理解为个人的理想追求或国家的大计,而“易劳”则说明诗人对这些事情的关注和付出是无比真挚的。
"蘖栽终栝柏,荒蔓任蓬蒿" 这两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不屈不挠精神。即使是在最为艰难和荒凉的环境中(“荒蔓”),他也像坚韧的栝柏一样,不会改变自己的志向。
"梁竭慵为吏,萧咸耻诣曹" 这两句则是对自己从政态度的一种自嘲。诗人用“梁竭”和“萧咸”来形容自己在担任官职时的懒散和无能,这可能是出于一种谦虚或者是对现实政治生态的不满。
"风霜果不变,会见出云高"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面对困难和挑战依然坚守自己信念不动摇的决心。即便是在“风霜”(比喻严酷的环境)的考验下,他也能够像高山之巅的云朵那样,超脱尘世,显示出自己的卓越与高洁。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志向、坚持和自嘲等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个有理想、有担当、但同时又不乏自我批评精神的官员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