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琴声在时能听,白鸟盟寒久未寻。
眼见野僧垂雪发,养亲原不顾朱金。
开泉浸稻双涧水,煨笋充盘春竹林。
安得一廛吾欲老,君听庄舄病时吟。
素琴声在时能听,白鸟盟寒久未寻。
眼见野僧垂雪发,养亲原不顾朱金。
开泉浸稻双涧水,煨笋充盘春竹林。
安得一廛吾欲老,君听庄舄病时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黄庭坚在双涧寺的所见所感,以及对生活的深深感慨。首句“素琴声在时能听”表达了诗人对清雅音乐的欣赏,暗示了他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态度。接着,“白鸟盟寒久未寻”寓言了诗人对旧友的怀念,但长久未得重逢的遗憾。
“眼见野僧垂雪发”描绘了一位年迈的僧人,他的白发如雪,形象地展现了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沧桑。诗人借此表达对亲情的珍视,强调“养亲原不顾朱金”,即养育亲人比追求物质财富更为重要。
“开泉浸稻双涧水,煨笋充盘春竹林”描绘了田园生活的简朴与自然之美,诗人向往这样的生活,希望能在此度过晚年。最后一句“安得一廛吾欲老,君听庄舄病时吟”,诗人借用典故,表达了自己渴望归隐的愿望,以庄舄(战国时楚国大夫)病中吟唱自比,流露出对世事纷扰的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体现了黄庭坚诗歌的清峭风格,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推移随牒红尘里,试问几时肩息。
家乡何在,烟迷波渺,云横山屹。
分阃无功,临民有愧,裤今襦昔。
想征帆万里,阳关三叠,肠空断、人谁忆。
多谢殷勤绮席。苦留连、不容浮鹢。
九霞光外,五云深畔,君宜鹄立。
自笑衰迟,未能轩轾,漫劳嘘吸。
愿锋车趣召,吴天楚地,相逢他日。
丈人八十身尤健,心似闲云恣舒卷。
故人邀作武林游,拿舟不道江湖远。
澄波万顷冲融间,尘埃洗尽光阴闲。
登临不倦谢太傅,好与共寻窗外山。
梵刹琳宫绕飞阁,霭色岚光日参错。
遥岑并入眼中来,却爱清秋有摇落。
酒价在逐秋风高,一倒百壶诗正豪。
潮落潮生几人老,我独世累如鸿毛。
兴来即是烟波客,兴尽欲归归便得。
疏巾藜杖日相随,不许征途有南北。
天南天北屡经过,不独丈人清兴多。
欲棹小舟同一醉,手边朱墨奈忙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