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戈凋瘵已频年,贞复才如宿火燃。
得饱便忘离乱苦,有司坐失转移权。
争输黛汁涂秋蚓,力省金钱买夜蝉。
道是太平祥瑞气,烛龙上与柳星缠。
干戈凋瘵已频年,贞复才如宿火燃。
得饱便忘离乱苦,有司坐失转移权。
争输黛汁涂秋蚓,力省金钱买夜蝉。
道是太平祥瑞气,烛龙上与柳星缠。
这首诗描绘了社会动荡、民生艰难的背景,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治理者的批评。首句“干戈凋瘵已频年”点明了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的现状,“贞复才如宿火燃”则比喻恢复正道的希望如同微弱的余烬,暗示改革之难。接下来“得饱便忘离乱苦”揭示了人民在饱受战乱之苦后,即使得到片刻安宁也容易忘记过去的苦难,反映了社会心理的复杂性。
“有司坐失转移权”指责官僚机构在关键时刻未能有效引导或改变局势,表现了对政府治理能力的质疑。“争输黛汁涂秋蚓,力省金钱买夜蝉”通过生动的比喻,讽刺了人们为了追求表面的繁华,不惜花费大量资源,却忽视了更根本的社会问题,反映了社会价值观的扭曲。
最后,“道是太平祥瑞气,烛龙上与柳星缠”表达了对所谓“太平盛世”的讽刺,指出真正的和平与祥瑞并非表面现象所能掩盖,暗含了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批判。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注和忧虑,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逢人尽道为官去,为访名山祇有君。
屦底冲残大仰雪,笔头带得祝融云。
区区自誓王逸少,历历卧游宗少文。
归见二难应细说,恨余佳处阻平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