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气生朔陲,塞草犹离离。
大漠西风急,黄榆凉叶飞。
襜褴罢南牧,林胡畏汉威。
藁街将入贡,代马就新羁。
浮云护玉关,斜日在金微。
萧索边声静,太平烽影稀。
素臣称有道,守在於四夷。
秋气生朔陲,塞草犹离离。
大漠西风急,黄榆凉叶飞。
襜褴罢南牧,林胡畏汉威。
藁街将入贡,代马就新羁。
浮云护玉关,斜日在金微。
萧索边声静,太平烽影稀。
素臣称有道,守在於四夷。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秋景的画面,同时也反映了边疆地区军事与民族关系的紧张氛围。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和边地生活的细腻描写,表现了自己作为一个边塞将领的心怀与责任。
首句“秋气生朔陲”以淡漠的笔触勾勒出秋天的萧瑟气息,而“塞草犹离离”则展现了边疆大地上的荒凉景象,草木依旧茂盛,却也带有一丝孤寂。
接下来的“大漠西风急,黄榆凉叶飞”进一步加深了秋天的萧杀感,西风吹过辽阔的大漠(沙漠),树上的黄榆叶在寒风中飘零,这种景象不仅展示了自然界的凛冽,也暗示着边塞生活的艰苦。
“襜褴罢南牧,林胡畏汉威”则转向了人事,描述了军队在秋季结束牧业活动,同时也强调了汉族对周边少数民族(林胡)的军事影响力,体现出边塞地区的民族关系与军事压力。
“藁街将入贡,代马就新羁”则是从物资和军备的角度描绘边疆生活,藁街即将进入收获季节,而边防战士们正准备更换马匹,调整战备状态,显示出边塞地区对战争准备的高度警觉。
“浮云护玉关,斜日在金微”中的“玉关”可能指代某个重要的军事要塞,诗人通过浮动的云彩和斜射的阳光,营造了一种守卫严密而又略显神秘的氛围。
最后,“萧萧边声静,太平烽影稀”则是对边疆地区在紧张与和平间摇摆的情形的一种描绘。虽然边塞的声音(可能指军事警报)在秋天的静谧中显得格外清晰,但太平时期的烽火台影像却变得稀疏,显示出战争与和平交替的历史脉络。
全诗最后,“素臣称有道,守在于四夷”则表达了诗人作为一位忠诚的臣子,对道德的自诩,以及他坚守在边疆四夷之地的决心和责任感。这也反映出诗人对国家边防安全的重视以及个人职责感。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边塞景象,展现了军事、民族及自然环境交织而成的复杂画面,同时也抒发了诗人作为边塞守将的深沉情感和历史使命。
平沙苍苍鸟未归,烟村四合高复低。
渔翁两两青蓑衣,卖鱼直上长杨堤。
千峰万峰何崔嵬,朽枝瞰水忽倒垂。
倦驴向桥欲渡疑,后有羸仆势若追。
却疑诗人独寻诗,舍鞍先济何所之。
飞楼缥缈山之西,中有美人长须眉。
凭阑相对知为谁,岂非海上乔与期。
宫中琪树秋离离,仿佛疑有香风吹。
吾闻蓬莱有此地,流水落花隔人世。
便当剩买青芒鞋,小向是间住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