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门清坐意超然,却有愁情断复连。
木叶怕寒霜满地,梅花照影月行天。
山林岁晚身犹客,砧杵声高人未眠。
起傍茅檐听过雁,哀鸣只在白云边。
闭门清坐意超然,却有愁情断复连。
木叶怕寒霜满地,梅花照影月行天。
山林岁晚身犹客,砧杵声高人未眠。
起傍茅檐听过雁,哀鸣只在白云边。
此诗《缙云山中夜坐》由元代诗人朱公迁所作,描绘了诗人深夜独坐于缙云山中的心境与所见之景。
首句“闭门清坐意超然”,开门见山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仿佛外界的喧嚣与纷扰都与他无关,他独自一人静坐,心灵达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境界。
接着,“却有愁情断复连”,转折之处,诗人内心的情感波澜乍起,愁绪时而断绝,时而又连绵不绝,这种情感的起伏,为整首诗增添了几分复杂的情感色彩。
“木叶怕寒霜满地,梅花照影月行天”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凄清而又不失生机的氛围。木叶在寒霜的侵袭下瑟瑟发抖,梅花在月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孤傲,这两幅画面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季节更替,也暗喻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坚韧。
“山林岁晚身犹客,砧杵声高人未眠”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孤独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身处山林之中,虽已入岁末,诗人却仍如过客一般,无法融入这片自然之中。远处传来的捣衣声,打破了夜晚的寂静,也提醒着人们,即使在寒冷的冬夜,生活依旧在继续。
最后,“起傍茅檐听过雁,哀鸣只在白云边”以雁的哀鸣作为收尾,将诗人的思绪引向远方。雁群的南飞,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迁徙,而雁的哀鸣,则是诗人内心深处对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感慨。整个画面充满了淡淡的忧伤,却又不失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综上所述,《缙云山中夜坐》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位诗人深夜独坐山中,面对自然与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思,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厚的情感底蕴。
醉兮琼瀣浮觞些。招兮遣巫阳些。
君毋去此,飓风将起,天微黄些。
野马尘埃,污君楚楚,白霓裳些。
驾空兮云浪,茫洋东下,流君往、他方些。
月满兮西厢些。叫云兮、笛凄凉些。
归来为我,重倚蛟背,寒鳞苍些。
俯视春红,浩然一笑,吐山香些。
翠禽兮弄晓,招君未至,我心伤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