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法由心,应观法界,一切心造。
瞿昙同归,去揆不离,即心是道。
自从识得坎离,交际炼药,粗知昏晓。
看鸡飞蟾宫,兔走丹阙,更无烦恼。
气中真液,液中真气,和合不多不少。
种得黄芽,炼成赤水,龙虎交围绕。
九还七返,工夫到后,还我旧时年少。
待三千,功圆行满,恁时是了。
万法由心,应观法界,一切心造。
瞿昙同归,去揆不离,即心是道。
自从识得坎离,交际炼药,粗知昏晓。
看鸡飞蟾宫,兔走丹阙,更无烦恼。
气中真液,液中真气,和合不多不少。
种得黄芽,炼成赤水,龙虎交围绕。
九还七返,工夫到后,还我旧时年少。
待三千,功圆行满,恁时是了。
这首元代无名氏的《永遇乐》是一首禅宗与道教修炼心得的表达。诗中以"万法由心"起,强调心灵的作用,认为世间万物皆由内心所生,佛法与修行也在于观察和理解心性。"瞿昙同归,去揆不离,即心是道",引用佛陀教诲,指出心即是道,无需外求。
接着,诗人描述了修炼的过程,通过认识阴阳(坎离)进行炼丹,体验昼夜交替,象征着对身心变化的深入理解。"看鸡飞蟾宫,兔走丹阙,更无烦恼",形象地描绘了修炼者在精神世界中的逍遥,摆脱世俗烦恼。
进一步,诗人提到修炼中的气液调和,以及黄芽、赤水、龙虎等象征性的概念,这些都是道教修炼中的术语,表示修炼者已进入更高层次。"九还七返"代表修炼的循环往复,"工夫到后,还我旧时年少"表达了对青春恢复的期待。
最后,诗人许下宏愿,期待在完成三千功行后,达到圆满境界,实现真正的解脱。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元代修道者的内心世界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