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身能得几时閒,行遍千峰好闭关。
孤棹偶来重渡海,片云何处不逢山。
鸥迎野客忘宾主,鹤过长空纵往还。
惭愧同舟枉相问,老僧何事到人间。
閒身能得几时閒,行遍千峰好闭关。
孤棹偶来重渡海,片云何处不逢山。
鸥迎野客忘宾主,鹤过长空纵往还。
惭愧同舟枉相问,老僧何事到人间。
这首《舟中作》由明代诗人成鹫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舟行于水上的独特体验与感悟。
首句“閒身能得几时閒”,开篇即以“閒”字贯穿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短暂闲暇时光的珍惜与感慨。身处舟中,行遍千峰,却选择闭关自守,似乎在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解脱。这种反差,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也流露出其内心的深沉与超脱。
“孤棹偶来重渡海,片云何处不逢山。”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舟行的孤独与广阔。孤舟在海上漂泊,偶尔回头,却发现无论何处,都有山峦与云朵相伴。这种景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壮丽,也暗喻了人生的无常与变化,以及人在宇宙间渺小而不可预测的命运。
“鸥迎野客忘宾主,鹤过长空纵往还。”诗人以鸥鸟与白鹤的形象,象征着自然界的自由与和谐。鸥鸟不拘礼节地迎接旅人,仿佛忘记了主客之分;白鹤自在地飞翔于长空,随心所欲地往来。这些生动的场景,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自由,也寄托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最后,“惭愧同舟枉相问,老僧何事到人间。”诗人以自谦的口吻,表达了对同行者的感激与不解。在舟行的过程中,或许有人曾询问他的行踪或目的,但诗人却感到惭愧,因为他觉得自己作为一位老僧,本应远离尘世,却为何会出现在人间。这不仅是对自身身份的反思,也是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出世与入世之间矛盾的复杂情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既有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有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充满了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内涵。
山田上下如划棋,十步五步沟通池。
农家父子水为命,蓄积升斗同金资。
节宣起闭重分寸,兼察地势分高卑。
自然服习等卧起,非有智巧夸神奇。
气疏每至风雨好,泽润并得疠札稀。
扬州厥土惟涂泥,田实下下经所嗤。
沟渠未失古遗意,东南财赋天下推。
北方惰农亦锄犁,禾生满野无町畦。
关门枕肘问晴雨,嗷嗷开口凭天时。
禹勤畎浍首兖冀,谁其隳者不可稽。
遐哉卫李安所责,荆吴亦岂当年基。
屡烦明诏拯疮痍,亦有使者纷躯驰。
奉行岂必尽不善,事等创造惊愚黎。
中丞崔公纪昔分陕,下令凿井民犹咨。
于今稍稍食旧德,乐成图始理则歧。
况今屯种逾安西,轮台蒲海咸得治。
遂人潴舍职不讲,奚取百万供军资。
安得九扈官农师,赤坟白壤泽毕陂。
游谈莫问是与非,滮池汩汩禾离离。
男耕女馌不敢嬉,三钱斗米何足希。
《定远山行见田间蓄水有法禾黍畅茂即事述怀》【清·钱维城】山田上下如划棋,十步五步沟通池。农家父子水为命,蓄积升斗同金资。节宣起闭重分寸,兼察地势分高卑。自然服习等卧起,非有智巧夸神奇。气疏每至风雨好,泽润并得疠札稀。扬州厥土惟涂泥,田实下下经所嗤。沟渠未失古遗意,东南财赋天下推。北方惰农亦锄犁,禾生满野无町畦。关门枕肘问晴雨,嗷嗷开口凭天时。禹勤畎浍首兖冀,谁其隳者不可稽。遐哉卫李安所责,荆吴亦岂当年基。屡烦明诏拯疮痍,亦有使者纷躯驰。奉行岂必尽不善,事等创造惊愚黎。中丞崔公纪昔分陕,下令凿井民犹咨。于今稍稍食旧德,乐成图始理则歧。况今屯种逾安西,轮台蒲海咸得治。遂人潴舍职不讲,奚取百万供军资。安得九扈官农师,赤坟白壤泽毕陂。游谈莫问是与非,滮池汩汩禾离离。男耕女馌不敢嬉,三钱斗米何足希。
https://shici.929r.com/shici/dSsx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