驽骀产冀北,十五以为群。
秋风饱刍豆,蔟蔟如云屯。
中有八尺姿,天矫同游麟。
饥餐玉山禾,渴饮瑶池津。
路远不易得,终岁恒苦辛。
盗蹠曝人肝,金玉如烟尘。
颜回一瓢饮,难免陋巷贫。
斯理自古来,仁人胡叹哉。
驽骀产冀北,十五以为群。
秋风饱刍豆,蔟蔟如云屯。
中有八尺姿,天矫同游麟。
饥餐玉山禾,渴饮瑶池津。
路远不易得,终岁恒苦辛。
盗蹠曝人肝,金玉如烟尘。
颜回一瓢饮,难免陋巷贫。
斯理自古来,仁人胡叹哉。
这首明代童轩的《感寓(其六十三)》描绘了一幅骏马与贫困生活的鲜明对比图。诗的前四句通过“驽骀”(劣马)和“十五以为群”的描述,展现了大量马匹聚集的场景,这些马虽然来自冀北,但生活条件艰苦,秋风吹过时只能饱食粗饲料。接下来的诗句中,“八尺姿”象征着其中一匹高大骏马,如同游龙般矫健,它享受着玉山的谷物和瑶池的甘泉,然而这样的珍馐对它们来说却遥不可及。
诗的转折点在于,诗人指出这些马即使拥有优越的条件也难以获得,一年到头都过着艰辛的生活,这与盗跖肆虐的社会现实形成对照,暗示了社会不公。随后,诗人引用颜回的故事,以一瓢清水的生活状态来形容底层人民的贫困,即使简朴如颜回也无法避免贫困的困扰。
最后,诗人感慨道,这样的社会现象自古就有,仁人君子对此不必过于感叹,表达了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深深忧虑,同时也寄寓了对公正理想的期待。整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和深沉思考。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