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栏江石,几叶趁潮船。
当年载酒曾到,却又景重看。
呼起寺中佛印,唤起墓中郭璞,今夜好评诠。
注水宁因葬,烧肉是何禅。笑人痴,空说法,浪谈玄。
为仙为佛总非,名异不堪传。
多少菟裘安稳,多少闭门枯诵,寂寂夜台寒。
试问滔滔者。天下尽皆然。
一点栏江石,几叶趁潮船。
当年载酒曾到,却又景重看。
呼起寺中佛印,唤起墓中郭璞,今夜好评诠。
注水宁因葬,烧肉是何禅。笑人痴,空说法,浪谈玄。
为仙为佛总非,名异不堪传。
多少菟裘安稳,多少闭门枯诵,寂寂夜台寒。
试问滔滔者。天下尽皆然。
此诗《水调歌头·京口》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董以宁所作。全诗借景抒情,寓言哲理,描绘了一幅充满深意的画面。
“一点栏江石,几叶趁潮船。” 开篇以简练之笔勾勒出一幅江面景象,栏江石与趁潮船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阔,也预示着人生的起伏不定。
“当年载酒曾到,却又景重看。” 这两句通过回忆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与对眼前景色的重新审视,蕴含了对生命流转的感慨。
“呼起寺中佛印,唤起墓中郭璞,今夜好评诠。” 诗人借助佛教和道家的典故,将历史人物与自己联系起来,通过对话的形式探讨人生的意义,体现了对智慧与道德的追求。
“注水宁因葬,烧肉是何禅。” 这两句以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引申出对生死、因果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生命价值的追问。
“笑人痴,空说法,浪谈玄。” 诗人对世人的行为进行了反思,认为许多言论和行为都是徒劳无益的,强调了实际行动的重要性。
“为仙为佛总非,名异不堪传。” 这两句表达了对超脱世俗、追求理想境界的否定态度,认为真正的智慧不应被表面的名号所束缚。
“多少菟裘安稳,多少闭门枯诵,寂寂夜台寒。” 这几句描绘了不同生活方式的对比,强调了内心的平静与知识的积累,以及对死亡的冷静面对。
“试问滔滔者。天下尽皆然。” 最后两句以提问的方式,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即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人们都在追求各自的生活方式,但最终都逃不过生命的规律。
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观、历史人物、生活琐事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智慧、道德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生真谛的探寻。
一年清绝中秋时,仰天高欲攀桂枝。
乾坤镕入玉奁鉴,万象一扫光芒垂。
今年不见今宵月,有物啖之倾且仄。
惜哉至此狼狈凶,空效玉川歌月蚀。
一杯相嘱三更夜,安得飞来明月借。
明年应解胜今年,莫使诗人愁笔下。
吁嗟今夕知何夕,且对孤灯照窗隙。
夜阑搔首独翻书,且喜灯前双眼碧。
欣然愿作送行诗,盛事江邦独见之。
酾酒且同明月醉,驱车未怕朔风吹。
相逢暂入红莲幕,稳去高攀丹桂枝。
莫负玉阶方寸地,为言民力要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