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閒居几度秋,灯前顾影独无俦。
遣情不似圆通辈,谈病何如积翠流。
每愧向来多宠赐,岂图今日更推优。
此恩此意诚难报,惟演真乘赞化猷。
松下閒居几度秋,灯前顾影独无俦。
遣情不似圆通辈,谈病何如积翠流。
每愧向来多宠赐,岂图今日更推优。
此恩此意诚难报,惟演真乘赞化猷。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独自在松下闲居的生活情景,以及对过去受到恩赐的感激之情。诗中充满了深沉的哲理与内心的自省。
首句“松下閒居几度秋”,以“松下”为背景,点明了诗人居住环境的清幽与自然,通过“几度秋”的时间跨度,暗示了诗人在此处度过了漫长的岁月,生活节奏平和而悠长。
“灯前顾影独无俦”一句,描绘了夜晚诗人独自面对灯光,审视自己的身影,内心孤独却也自得其乐的情景。这里的“无俦”不仅指无人相伴,更表达了诗人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与欣赏。
“遣情不似圆通辈,谈病何如积翠流”两句,对比了诗人与他人的不同生活方式。诗人选择的是内心的平静与自我反思,而非外界的热闹与喧嚣。同时,通过“谈病”与“积翠流”两个场景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健康与自然的追求,以及对精神层面的重视。
“每愧向来多宠赐,岂图今日更推优”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受到的恩赐心存感激,同时也对当前再次得到的优待感到意外与荣幸。这种情感的表达,体现了诗人谦逊与感恩的心态。
最后一句“此恩此意诚难报,惟演真乘赞化猷”则点明了诗人对于恩赐与关怀的回应方式——通过弘扬佛法,传播教义,以此来回报他人的善意与支持。这不仅是对个人恩惠的回报,更是对社会与文化的贡献,体现了佛教中“报恩”与“利他”的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生活态度与精神追求,同时也传递了佛教中的价值观与智慧。
先生行孝人莫攀,平生急禄怡亲颜。
三千曲礼发已白,七十老莱衣尚斑。
秋容新沐江涵天,潘舆低昂御花间。
凭谁为唤吴道子,一写画图连越山。
乌饭山边白玉团,瑞光千丈溢清寒。
斜穿逆旅茆茨室,正照先生苜蓿盘。
聊向青天思太白,却吟飞鹊忆曹瞒。
今宵不拟逢明月,更向尊前仔细看。
玉佩簪缨。罗袜生尘。问何时、来到湘滨。
尧蓂五叶,二月阳春。
一霎时风,一霎时雨,一霎时晴。有子鸣琴。
有路登瀛。戏斑衣、温酒重斟。蟠桃难老,相伴长生。
一千年花,一千年果,一千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