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馀苦,今朝始遇君。
无惭于白日,不枉别孤云。
得失天难问,称扬鬼亦闻。
此恩销镂骨,吟坐叶纷纷。
十五年馀苦,今朝始遇君。
无惭于白日,不枉别孤云。
得失天难问,称扬鬼亦闻。
此恩销镂骨,吟坐叶纷纷。
这首诗是刘得仁在唐朝创作的《寄谢观》,通过对诗句的解读,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友情与相遇的珍视和赞美。
“十五年馀苦,今朝始遇君。”这两句表达了诗人长期以来所经历的种种艰辛和孤独,直到现在才有幸遇见了知心的朋友。这里,“十五年”可能是虚指,一般用来形容时间较长,而“馀苦”则深化了诗人的不易遭遇良友之感。
“无惭于白日,不枉别孤云。”这两句强调了诗人与这位朋友相识的纯洁和真挚,白日代表光明正大,孤云则象征独立不羁。诗人通过这样的对比,表达了他对于这段友情的珍贵和无悔。
“得失天难问,称扬鬼亦闻。”这里,“得失”指的是人生中的成败荣辱,而“天难问”则意味着这些都是命运所安排,不必过分追究。接着,“称扬鬼亦闻”表达了即便是鬼魂也能听到他们友情的传颂,强调了这份情谊的非凡和永恒。
最后两句“此恩销镂骨,吟坐叶纷纷。”“此恩”指的是这份深厚的友情,“销镂骨”形容这种情感已经渗透到诗人骨髓之中,不可磨灭。末了的“吟坐叶纷纷”则是描绘诗人在静坐吟咏时,落叶纷飞的情景,既象征着季节的更迭,也暗示了诗人对于这份友情的沉思和怀念。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情深刻的感悟和赞美,展现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
去时不敢留姓名,一身万里鸿毛轻。
征鞭不返长淮水,正恐来者愁此行。
吁嗟此行良独难,出门儿女更辛酸。
平生崛强身是胆,自许虎口能生还。
犬羊异种犹人类,惟有肝胆倾相示。
此语历历端不诬,毕竟言之无二意。
从前鸥鹭奋不飞,机心一动成惊疑。
愿言嘻嗑啖儿齿,直到齿落儿不知。
年少登高意气多。黄花压帽醉嵯峨。
如今满眼看华发,强捻茱萸奈老何。
千叠岫,万重波。一时分付与秦娥。
明年身健君休问,且对秋风卷翠螺。
来汝沆,吾语汝。蓬莱乡,仙者寓,汝行岂为求仙故。
宝陀山,佛者住,汝今岂为礼佛去。
吾闻滃洲好学舍,兵后弦歌尚存鲁。
巨鳌拄牢苍璧岛,长鲸截断红尘路。
黄公高节懔犹在,茹侯英标俨如睹。
芷翁器业国有传,逸少词章家有谱。
扶桑日出长精神,沧溟际天豁襟宇。
潮水生落见乘除,风涛澎湃尝敛阻。
耳目所接皆为学,身心所会当约取。
旦气清明方见性,人生涉历终知趣。
规模要放面前阔,议论要到心平处。
雪霜之际有阳春,波浪之中有砥柱。
畏友当如父师敬,平交当以兄弟处。
我虽自馁耄何及,汝方年壮力须努。
亦欲长教在我傍,深恐独学为汝误。
不然何以资一出,幸犹近只寸半渡。
驾言曰仕实从游,自昔成人出辛苦。
著汝意气勉自强,味哉言语谨勿负。
东云在望道路开,西风吹送衣裳舞。
消受宫墙饭几盂,胜举家庭禄三釜。
岁月箭过归有期,却把本色初心娱父母。
《送儿沆赴昌国学录》【宋·陈著】来汝沆,吾语汝。蓬莱乡,仙者寓,汝行岂为求仙故。宝陀山,佛者住,汝今岂为礼佛去。吾闻滃洲好学舍,兵后弦歌尚存鲁。巨鳌拄牢苍璧岛,长鲸截断红尘路。黄公高节懔犹在,茹侯英标俨如睹。芷翁器业国有传,逸少词章家有谱。扶桑日出长精神,沧溟际天豁襟宇。潮水生落见乘除,风涛澎湃尝敛阻。耳目所接皆为学,身心所会当约取。旦气清明方见性,人生涉历终知趣。规模要放面前阔,议论要到心平处。雪霜之际有阳春,波浪之中有砥柱。畏友当如父师敬,平交当以兄弟处。我虽自馁耄何及,汝方年壮力须努。亦欲长教在我傍,深恐独学为汝误。不然何以资一出,幸犹近只寸半渡。驾言曰仕实从游,自昔成人出辛苦。著汝意气勉自强,味哉言语谨勿负。东云在望道路开,西风吹送衣裳舞。消受宫墙饭几盂,胜举家庭禄三釜。岁月箭过归有期,却把本色初心娱父母。
https://shici.929r.com/shici/i4DYT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