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日犹馀寅正腊,深阴不识月初弦。
春光荏苒虚梅信,朔雪霏微乱柳烟。
何处暄风催綵胜,谁将病骨祀华年。
中宵欲待清霜霁,珠雨还飞玉粟田。
人日犹馀寅正腊,深阴不识月初弦。
春光荏苒虚梅信,朔雪霏微乱柳烟。
何处暄风催綵胜,谁将病骨祀华年。
中宵欲待清霜霁,珠雨还飞玉粟田。
这首诗是王夫之在明朝末年至清朝初年的作品,描绘了人日节(农历正月初七)的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冬去春来的过渡时刻。首句“人日犹馀寅正腊”点出人日节尚在腊月的尾声,时间尚未完全进入新的一年。“深阴不识月初弦”则描绘了月色朦胧,月初的弯月难以辨识的冬夜景象。
“春光荏苒虚梅信”暗示春天的脚步虽近,但梅花未开,春意尚浅。“朔雪霏微乱柳烟”进一步渲染了冬末春初的模糊界限,飘落的雪花与柳絮交织,景色迷茫。
“何处暄风催綵胜”转而描绘春风的来临,暗示着节日的热闹和新年的气息。“谁将病骨祀华年”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自己年事已高的感慨,以“病骨”自比,寓含对未来的担忧。
最后两句“中宵欲待清霜霁,珠雨还飞玉粟田”描绘了诗人期待黎明的到来,希望霜雪消散,好让春雨滋润田地,寓意着对新的一年丰收的期盼。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清新淡雅的笔触,描绘了人日节的景象,融入了诗人对岁月流转的感慨和个人境遇的抒发,具有深厚的情感内涵。
行行出剑津,送君还东吴。
未能展嬿婉,别离在须臾。
含涕牵君衣,相视意踟蹰。
我无双飞翼,何由与君俱。
君行登青云,我尚蟠泥途。
相隔天一方,道路阻且迂。
会面虽有期,秖恐容华殊。
悲风振原野,怪鸟争哀呼。
送君从此去,回首日云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