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范园避暑》
《范园避暑》全文
宋 / 赵汝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六月暑如炊,追凉此地宜。

棹舟荷柄飐,坐石竹阴移。

筹贯壶双耳,鼎烹茶一旗。

小童供笔砚,醉客竞赓诗。

(0)
注释
六月:炎热的六月。
暑:酷暑。
炊:像做饭一样热。
追凉:寻找阴凉。
此地宜:这里适宜。
棹舟:划船。
荷柄:荷叶柄。
飐:摇摆。
坐石:坐在石头上。
竹阴移:竹林下的阴凉移动。
筹贯:提着酒壶。
壶双耳:酒壶上有两个把手。
鼎烹:用鼎煮。
茶一旗:煮出一旗茶香。
小童:小孩。
供:提供。
笔砚:笔墨纸砚。
醉客:喝醉的客人。
赓诗:吟诗应和。
翻译
六月酷暑难耐,这里却是避暑的好地方。
划船时,我们手持荷叶扇风,坐在石头上享受竹林下的阴凉。
手提酒壶,两耳有环,煮茶一壶,香气四溢。
小童在一旁准备笔墨纸砚,醉意盎然的宾客们竞相吟诗作对。
鉴赏

这首宋代赵汝燧的《范园避暑》描绘了夏日炎炎中寻觅清凉的场景。首句“六月暑如炊”形象地写出酷暑难耐,仿佛暑气能煮熟食物。诗人选择在范园这个适宜避暑的地方寻求凉意。“棹舟荷柄飐”写乘船游园,荷叶随风摇曳,带来一丝丝清爽。接着,“坐石竹阴移”描述诗人坐在竹林下的石头上,享受竹荫带来的阴凉。

诗人进一步通过“筹贯壶双耳”和“鼎烹茶一旗”来展现品茗的乐趣,壶嘴双耳的设计与煮茶的仪式感,都体现出对清凉生活的细腻体验。最后两句“小童供笔砚,醉客竞赓诗”则描绘出园中孩童备好文房四宝,醉意盎然的客人竞相吟诗作对的热闹景象,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气息。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生动的细节描绘了夏日避暑的惬意生活,既有自然环境的描绘,又有文人雅趣的体现,展现了宋人对闲适生活的追求。

作者介绍

赵汝燧
朝代:宋

(1172—1246)名或作汝燧。宋宗室,居袁州,字明翁,号野谷。宁宗嘉泰二年进士。主东阳县簿,迁湖南刑司狱干官,改知临川县。监镇江府榷货务,年课羡三十万。迁知郴州。历湖南宪漕,以刑部郎官召对,再差知温州。博记工文,尤长于诗,为江湖派诗人。有《野谷诗稿》。
猜你喜欢

天台山图

万八千丈天台山,仙人抱琴时往还。

丝声落涧秋潺潺,曲终蜚云舞玄鹤,霞光楼观难跻攀。

(0)

高昌王所画蒲萄熊九皋藏

玉关西去火州城,五月蒲萄无数生。

今日江南池馆里,万株联络水晶棚。

(0)

从军曲

征马萧萧车辘辘,年少儿郎新结束。

庙前无酒发行装,山路崎岖行未熟。

生来不识征战尘,骄马转鞍车折轴。

徘徊相顾奈尔何,丞相令严风火速。

妻子归来哭倚门,今夜夫君月中宿。

(0)

鸡山十景.浮屠绾胜两首之二·其十一

谁将手影布神通,仙掌淩空结构重。

震旦名山膺九锡,巽门文笔插双峰。

翠微四壁开生面,金粟三天现法容。

漫向慈恩誇做赋,滇南此日壮登封。

(0)

次韵吴学录春日山中杂兴七首·其七

故老相逢竹外村,能谈旧史忆乾元。

大儿昨日从军去,惆怅无人给晓昏。

(0)

寄松雪上人

忆昔游招提,适喜尘事屏。

高堂坐清昼,日映松雪炯。

上人一单外,渊默守诸静。

了然尘幻空,独以诗自警。

童子为烧香,汲泉煮春茗。

留客听疏钟,声闻发深省。

归来忽三年,寤寐鹊山境。

何时复相从,踏月度修岭。

(0)
诗词分类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诗人
赵桓 薛令之 范缜 邢邵 韩缜 于良史 黄龟年 王应麟 钱士升 王献之 元载 瞿汝稷 阎长言 陈邦瞻 程梦星 徐勉 石崇 王钦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