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堂柱笏文书省,日月青山在眼前。
吟到有诗端自肯,醉中因酒亦天全。
霜高远树参差外,风落孤鸿灭没边。
却笑柴桑穷处士,篱根把菊始知然。
公堂柱笏文书省,日月青山在眼前。
吟到有诗端自肯,醉中因酒亦天全。
霜高远树参差外,风落孤鸿灭没边。
却笑柴桑穷处士,篱根把菊始知然。
《悠然堂》这首诗,由宋代诗人韩淲所作,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悠远的画面。
首句“公堂柱笏文书省”,描绘了官府中的景象,公堂之上,官员们手持笏板,处理文书,忙碌而有序。然而,这样的繁忙并未占据诗人的全部视野,他更关注的是“日月青山在眼前”。这句话将自然之美与官场之景并置,展现了诗人超越世俗的胸怀和对自然的深深热爱。
接着,“吟到有诗端自肯,醉中因酒亦天全”两句,进一步展示了诗人的艺术追求和生活态度。无论是通过诗歌表达内心情感,还是在醉酒之时享受生活的乐趣,对他而言都是完整而自然的生活状态。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真诚与对生活情趣的追求。
“霜高远树参差外,风落孤鸿灭没边”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的景象。高高的树木在霜的覆盖下显得更加苍劲,远处的景色因为距离而变得模糊。一只孤独的大雁在风中飞翔,最终消失在视野的尽头。这幅画面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辽阔,也暗示了人生的孤独与短暂。
最后,“却笑柴桑穷处士,篱根把菊始知然”以陶渊明的典故结尾,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柴桑是陶渊明的故乡,这里的“穷处士”指的是像陶渊明那样的隐士。诗人通过这一典故,表达了自己对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生活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艺术和生活的独特见解,以及对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
讵同西蜀偏安,总为幼常挥痛泪;
凄绝东山零雨,终怜管叔误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