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迥得高楼,疏前纳远畴。
木天思柳著,学圃缅樊诹。
揽景既无尽,延晖每为留。
创名非屡易,漫拟诮昭州。
因迥得高楼,疏前纳远畴。
木天思柳著,学圃缅樊诹。
揽景既无尽,延晖每为留。
创名非屡易,漫拟诮昭州。
这首诗描绘了景晖楼的壮丽景象与诗人对其的深厚情感。首句“因迥得高楼”,点明了景晖楼的地理位置独特,得以建造于高处,视野开阔。接着“疏前纳远畴”一句,展现了楼前布局的疏朗,能够容纳远处的广阔景色,营造出一种豁然开朗的意境。
“木天思柳著,学圃缅樊诹”两句,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和典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追求。“木天”可能是指树木环绕的天空,而“柳著”、“学圃”、“樊诹”则分别借用了柳树、学圃(学习耕种)和樊哙(古代将领)的故事,寓意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知识的渴望。
“揽景既无尽,延晖每为留”则进一步描绘了在景晖楼中欣赏景色的无限乐趣,以及日光停留的美妙时刻,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陶醉和不舍。
最后,“创名非屡易,漫拟诮昭州”表明了诗人对于景晖楼命名的慎重态度,以及对昭州(古代地名)的某种敬意或对比,暗示了其命名背后的文化思考和历史情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景晖楼的独特魅力及其带给诗人的深刻感受,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生活和文化的深邃思考。
华巾未解心中结,阿难有理难伸说。
犀牛扇破索牛儿,盐官为物心偏切。
上人幸是手眼亲,独用双拈此时节。
一条秋水净无痕,八面清风消恼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