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庙江湖身世,先忧后乐心情。
本是仲淹孙子,怪来夷夏知名。
廊庙江湖身世,先忧后乐心情。
本是仲淹孙子,怪来夷夏知名。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边贡所作,名为《送范侍御苏山北上四首(其三)》。边贡以描绘人物内心情感见长,此诗亦不例外。
“廊庙江湖身世”,开篇即以“廊庙”与“江湖”对比,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范侍御的身份与经历。廊庙象征朝廷、权力中心,而江湖则代表广阔的世界、民间生活。这一对比暗示了范侍御身份的复杂性,以及他可能在不同领域、不同身份间转换的经历。
“先忧后乐心情”,进一步揭示了范侍御的情感特质。先忧后乐,意味着他首先忧虑国家、人民的福祉,而后才感受到个人的快乐。这种高尚的情操,体现了范侍御的道德情操和责任感。
“本是仲淹孙子”,这里巧妙地将范侍御与北宋著名政治家范仲淹联系起来,暗示了范侍御家族的荣耀背景,以及他继承了范仲淹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骨。
“怪来夷夏知名”,最后两句表达了对范侍御声名远播的惊讶与赞叹。夷夏之分,在古代多指汉族与周边民族的关系,这里泛指范侍御不仅在汉族中享有盛名,甚至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也广为人知,体现了他的影响力和声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历史文化的引用,塑造了一个心系国家、品德高尚、家族荣誉感强的人物形象,展现了边贡对范侍御的敬仰之情。
鸳瓦楼明,水晶帘捲,踏歌声正喧哗。
金凫银燕,曲曲小屏遮。
掩映蕉林书屋,照牙签、玉轴堪誇。
还妆点,六朝胜事,移上碧笼纱。
开元全盛日,传柑灯市,渔鼓频挝。
且衔杯低唱,追数繁华。
最喜九衢灯烛,阑珊也、尚拨琵琶。
朱阑转,星毬万点,大树烂银霞。
尚书红杏,念隃麋醉染,双鬟争羡。
宣武门东开邸第,疏柳两行葱茜。
女乐生徒,碡簪珠履,夜夜张灯宴。
鹦哥能说,雕梁又来双燕。
追忆报法霜严,青蒲白简,岳耸延英殿。
帝曰皋陶惟汝弼,草绿园扉都遍。
萧相功高,于公门大早,筑沙堤换。
回头笑问,梅华赋是公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