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江南下越,渺渺几长亭。
一水三千里,孤帆十二程。
潮来江渚白,山在海门青。
昔日钱吴地,如今作帝京。
荆江南下越,渺渺几长亭。
一水三千里,孤帆十二程。
潮来江渚白,山在海门青。
昔日钱吴地,如今作帝京。
这首宋朝吴会所作的《题钱塘》诗,描绘了从荆州南下至钱塘江的壮丽景色与历史变迁,充满了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首句“荆江南下越,渺渺几长亭”,开篇即以辽阔的视野引入,将读者带入一段遥远的旅程之中。荆州与越地之间的距离,通过“几长亭”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旅途的漫长,也暗示了沿途景色的变换与时间的流逝。
接着,“一水三千里,孤帆十二程”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旅途的广阔与孤独。长江水波浩渺,仿佛与天际相连,而那孤独的帆船,穿越了千里的江面,历经了十二个航程,形象地展示了航行的艰辛与壮美。
“潮来江渚白,山在海门青”则描绘了钱塘江特有的自然景观。潮水涌来时,江边的沙洲一片雪白,而远处的青山则在海门处呈现出一抹青色,对比鲜明,生动地展现了钱塘江潮的壮观与山川的秀美。
最后,“昔日钱吴地,如今作帝京”两句,由景入史,表达了对钱塘地区历史变迁的感慨。钱塘曾是钱王与吴国的领地,如今却成为了帝王之都,历史的沧桑与时代的更迭在此得到了深刻的体现。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从荆州到钱塘的壮丽风光,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既富有画面感,又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隆崇长白佑维清,松花江源山顶生。
飞流银河练影明,萦回千里竹箭轻。
望祭申悃和鸾鸣,临江遂命青雀横。
水天上下秋光晶,冯夷静恬涛不惊。
击汰直达吉林城,沧浪之水义最精。
俯看直欲濯我缨,讵必昆明习战兵。
隆崇长白佑维清,继绳祖烈希景行,从流宁为欣渟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