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熙宁壬子八月于洛阳妙觉寺考试举人及还道出嵩少之间至许昌共得大小诗二十六首.登嵩山十首·其五峰顶寺》
《熙宁壬子八月于洛阳妙觉寺考试举人及还道出嵩少之间至许昌共得大小诗二十六首.登嵩山十首·其五峰顶寺》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古风

重重山前峰,上上终非顶。

行登众岭彻,始得山门迥。

高风惨多寒,落日侧先暝。

却视向所经,眇如在深井。

(0)
翻译
层层叠叠的山峦前峰,虽然步步升高却并非顶峰。
行走于众多山岭之间直至尽头,才终于见到开阔的山门。
山顶上的风凄冷而多寒意,夕阳斜照下天色显得格外昏暗。
回首望去,刚刚走过的路途,仿佛深陷在幽深的井底。
注释
重重:形容山峰众多且密集。
上上:连续两次使用'上',表示不断攀登。
彻:尽头,此处指走到山门。
迥:开阔,与之前的'众岭'形成对比。
惨:凄凉,形容风的寒冷。
侧先暝:太阳偏西天色就暗下来。
眇如:渺小如同,形容距离遥远。
深井:比喻回头看去的山路深邃而难以分辨。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登嵩山十首·其五·峰顶寺》。诗人通过描绘登山的过程,展现了嵩山的峻峭与深远。"重重山前峰,上上终非顶",形象地刻画了山路曲折连绵,仿佛永无止境,暗示了攀登的艰难。"行登众岭彻,始得山门迥",表达了终于到达山顶,视野开阔的喜悦和成就感。

"高风惨多寒,落日侧先暝",描绘了山巅的气候特点,寒风凛冽,夕阳西下,天色渐暗。这两句寓含了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苍凉。最后,"却视向所经,眇如在深井",回首望去,先前走过的路显得渺小,如同深井中的倒影,表现出诗人对登顶过程的回顾和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登山为线索,寓言人生的追求,既有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哲理的思考,体现了苏辙诗歌的深沉和意蕴。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戚氏

冻云昌。出入缭邈遍舒张。

直上玄凝,满空浓密,现嘉祥。六花妥瑶芳。

轻飞缓舞姿飘扬。

须臾渐渐俱缟,物物因迹尽均妆。

选甚高下,那拘遥迥,一同不辨偏傍。

更新鲜洁静,添素加彩,增至辉煌。唯睹晃瀁无方。

应是瑞气,接引在中央。

成佳致、自然盈尺,岁稔时康。显青苍。

间点碧汉云归,片段日放晶阳。

任溶任聚,正是流酥,独许仙客堪尝。

淡味偏能好,浑如这、玉液与琼浆。

细想虽无馥郁,便深宜、寂暗岁香。

别生景趣盈盈,再腾妙妙,静里开真相。

复作冰、为宝玲珑状。风剪剪、声韵珰珰。

夜静来、转觉严凉。运星斗、皓月岂寻常。

最相当处,明明莹彻,返照交光。

(0)

烛影摇红

烛影摇红,暗垂珠泪如言语。

无情本不起斯因,转使余频悟。劝汝何须忧虑。

已当日、终南遭遇。拂开眸目,剔正心神,东临琼路。

占真闲,水云游历成霞步。

天涯海畔是前期,此处堪停住。等候明明师父。

阐玄纱、长生门户。彩霞光里,现出蓬莱,相随归去。

(0)

南乡子

王哲已东迁。经过甘河上众贤。

性内饥寒由未免,盘缠。乞觅诸公自肯钱。

得得递相传。慧我同为出九莲。

多少各人心意会,怜怜。此去如来本气传。

(0)

报师恩.俗瑞鹧鸪

地仙中仙与天仙。认得三田月正圆。

自己若能施笑面,那人未肯便兴拳。

撇憢弄脚虚粘地,猛烈回头合上天。

若被利名牵绊住,十分失了好因缘。

(0)

圣葫芦

这一葫芦儿有神灵。会会做惺惺。

占得逍遥真自在,头边口里,长是诵仙经。

把善因缘,却腹中盛。净净转清清。

玉杖挑将何处去,紧随师父,云水是前程。

(0)

太常引.送王嘉父

去年鞍马客南鄘。柰告别,苦匆匆。今岁又相逢。

喜客舍、清尊屡同。

仲宣楼上,杜陵幕下,着处话途穷。好去汉元龙。

道休着、青春负公。

(0)
诗词分类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诗人
陈镒 文彦博 于谦 张孝祥 李孝光 陆求可 王炎 何梦桂 诗经 张嵲 朱松 林则徐 韦应物 晏殊 唐寅 李煜 傅山 戴表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