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短夜长,秉烛夜游。昼长夜短,良夜如流。
夜游花似雾中看,如流良夜难成眠。
我欲易春日为夏日,使坐花而飞觞者,皆尽兴以交欢。
更欲易夏夜为冬夜,使隐几而梦蝶者,乃不苦于仆缘。
知不可乎骤得,徒寤寐以永叹。
吁嗟乎得必有失,智不如愚。
倏忽凿而混沌死,天地有憾何时无。
昼短夜长,秉烛夜游。昼长夜短,良夜如流。
夜游花似雾中看,如流良夜难成眠。
我欲易春日为夏日,使坐花而飞觞者,皆尽兴以交欢。
更欲易夏夜为冬夜,使隐几而梦蝶者,乃不苦于仆缘。
知不可乎骤得,徒寤寐以永叹。
吁嗟乎得必有失,智不如愚。
倏忽凿而混沌死,天地有憾何时无。
这首诗《昼短夜长》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通过对比昼与夜的长短,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首句“昼短夜长,秉烛夜游”,描绘了夜晚的漫长,人们在灯火下寻欢作乐的情景。接着,“昼长夜短,良夜如流”则转换视角,描述白日的悠长,夜晚如同流水般匆匆过去。接下来的几句“夜游花似雾中看,如流良夜难成眠”,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神秘与短暂,仿佛梦境一般难以把握。
诗人接着抒发了对时间的渴望与无奈:“我欲易春日为夏日,使坐花而飞觞者,皆尽兴以交欢。”他希望将春天变为夏天,让那些赏花饮酒的人尽情欢乐。随后,“更欲易夏夜为冬夜,使隐几而梦蝶者,乃不苦于仆缘”,表达了对改变季节以满足不同生活状态的渴望。
然而,诗人意识到这种愿望难以实现,只能在梦中寻求慰藉:“知不可乎骤得,徒寤寐以永叹。”他感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只能在梦中寻找满足。
最后,“吁嗟乎得必有失,智不如愚。倏忽凿而混沌死,天地有憾何时无。”诗人反思,得到的同时必然会有失去,聪明反而不如愚钝。他忧虑于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担心这种遗憾何时才能消逝。
整首诗通过对昼与夜、春与夏、理想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