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客出河门,返手闭篱关。
归来悬午窗,坐看屋上山。
众雏困未觉,捣药声已残。
倦鸟止不飞,鸡犬亦在栏。
高林静白日,时觉鸟声闲。
寂寂穷巷中,翳翳桑柘间。
不妨麻稻香,无时来鼻端。
送客出河门,返手闭篱关。
归来悬午窗,坐看屋上山。
众雏困未觉,捣药声已残。
倦鸟止不飞,鸡犬亦在栏。
高林静白日,时觉鸟声闲。
寂寂穷巷中,翳翳桑柘间。
不妨麻稻香,无时来鼻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送别友人后独自归家的情景。"送客出河门,返手闭篱关"展现了送别的场景和关门的动作,透露出淡淡的离别之情。"归来悬午窗,坐看屋上山",诗人午后静坐,凝视着窗外的山景,流露出孤独与宁静。
"众雏困未觉,捣药声已残"暗示时间流逝,孩子们还在休息,而捣药的声音则带有一种古老的生活气息。"倦鸟止不飞,鸡犬亦在栏"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连倦怠的鸟儿也停止飞翔,鸡犬在栏中安宁。
"高林静白日,时觉鸟声闲"描绘了树林在阳光下静谧的画面,鸟鸣声显得悠闲自在。"寂寂穷巷中,翳翳桑柘间"通过描绘巷陌的寂静和桑柘的阴影,展现出一种深巷的幽静。
最后两句"不妨麻稻香,无时来鼻端"则是诗人对生活的细微感受,麻稻的香气时不时飘入鼻中,带来田园生活的恬淡与满足。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乡村日常生活的静态画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淡然。
东方千马骑,出望使君时。
暮雪行看尽,春城到莫迟。
路人趋墨帻,官柳度青丝。
他日铃斋内,知君亦赋诗。
少年结客散黄金,中岁连兵扫绿林。
渤海名王曾折首,汉家诸将尽倾心。
行人去指徐州近,饮马回看泗水深。
喜见明时钟太尉,功名一似旧淮阴。
积雪临阶夜,重裘对酒时。
中丞违沈约,才子送丘迟。
一路三江上,孤舟万里期。
辰州佳兴在,他日寄新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