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丽山光接水光,都参画鹢镜中央。
乱头粗服犹唐突,正是唐宫闹扫妆。
佳丽山光接水光,都参画鹢镜中央。
乱头粗服犹唐突,正是唐宫闹扫妆。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泛舟时所见的美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水与人的和谐共融。首句“佳丽山光接水光”,开篇即以“佳丽”二字赞美了山与水的美丽,接着“接”字巧妙地将山光与水光相连,营造出一幅山水交融的画面。次句“都参画鹢镜中央”,运用比喻手法,将泛舟的场景比作镜子中的倒影,强调了舟在湖面的中心位置,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这一景象的欣赏和赞叹。
后两句“乱头粗服犹唐突,正是唐宫闹扫妆”,进一步深化了画面的生动感。这里,“乱头粗服”形容的是自然之美不加修饰,却依然引人注目,与“唐宫闹扫妆”形成对比,后者可能指的是人工雕琢的美,但在这里被用来形容自然界的繁华与生机。通过这种对比,诗人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由衷喜爱,认为即便是未经刻意修饰的自然景观,也足以媲美精心装扮的宫廷景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不仅展现了西湖泛舟时的美丽景色,还蕴含了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赞美,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和审美情趣。
吴江春水拍天涯,江上风吹杨柳花。
花飞满空无处所,随风直渡吴江水。
渡水随风太有情,萦花惹草恣轻盈。
狂如舞蝶穿花径,细逐流莺度绮城。
绮城楼阁连天际,杨花飞入千门去。
飞去飞来稍觉多,纷纷如雪奈君何。
珠帘绣箔深深见,舞榭妆楼处处过。
楼中美人春睡起,愁见杨花思荡子。
荡子飘零去不归,杨花岁岁点春衣。
梦魂不识天涯路,愿作杨花片片飞。
风雨何年别,留真向此邦。
至今遗恨在,巧过不成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