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楹写雾还归宿,荟蔚常看颢气通。
却讶稚圭非至此,如何先获我心同。
出楹写雾还归宿,荟蔚常看颢气通。
却讶稚圭非至此,如何先获我心同。
此诗描绘了避暑山庄宿云檐的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雾气与自然之美的和谐交融。首句“出楹写雾还归宿”,生动地描绘了雾气从屋檐间飘出,又仿佛回到原处的动态美,展现出雾与建筑之间的互动。次句“荟蔚常看颢气通”,进一步渲染了雾气弥漫、空气清新、天地相连的景象,透露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
后两句“却讶稚圭非至此,如何先获我心同”则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象的独特感受和深刻共鸣。诗人似乎在赞叹,即使是古代的稚圭(传说中的工匠)也未曾达到如此境界,而自己却能在此刻与自然之美产生心灵上的共鸣,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融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避暑山庄宿云檐这一景观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独特情感体验。
恁相见、匆匆如许。柳未成丝,已飘离绪。
梦与春分,被风吹散甚时聚。
酒阑人别,依旧向、天涯路。
杜宇尽情啼,又不是、轻帆归去。谁赋。
赋销魂第一,只有送君南浦。
支篷望远,更添上、暝烟疏雨。
看暮色、渐入空江,作两地、黄昏凄楚。
算此后相思,应与幽兰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