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功业自天开,化洽周南陋汉才。
朱鸟每从东海获,白禽还自越裳来。
绣衣玉斧严丹陛,衮冕桓圭列上台。
政典有余戎备略,秋风满地独兴哀。
百年功业自天开,化洽周南陋汉才。
朱鸟每从东海获,白禽还自越裳来。
绣衣玉斧严丹陛,衮冕桓圭列上台。
政典有余戎备略,秋风满地独兴哀。
这首明代诗人顾彧的《无题二首(其二)》描绘了一幅宏大的政治景象,同时也蕴含着深沉的情感。首句“百年功业自天开”表达了对国家基业源远流长的赞美,暗示着皇权的神圣和历史的积淀。接下来的“化洽周南陋汉才”则反映出作者对于国家治理的期待,希望人才得以充分施展,不论地域出身。
“朱鸟每从东海获,白禽还自越裳来”运用了象征手法,朱鸟和白禽可能代表不同地区的资源或人才,通过“获”和“来”展现出四方归心、人才汇聚的繁荣景象。诗人以“绣衣玉斧严丹陛,衮冕桓圭列上台”描绘出朝廷的威严与秩序,皇帝和官员们身着华服,排列在重要的殿堂之上。
然而,“政典有余戎备略”一句又透露出对国家内外政策的平衡考量,既要注重文治,也要有军事准备。最后一句“秋风满地独兴哀”,以秋风象征凄凉,表达了诗人对于盛世背后潜在危机的忧虑,以及对未来的哀思。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宏大叙事和象征手法,展现了明朝时期国家治理的繁荣与隐忧,体现了作者对于国家兴衰的深刻思考。
此去兰宫好策勋,子行真足张吾军。
大鹏怒奋溟南翼,骏马鸣惊冀并群。
直要安排医国策,不徒戏作送穷文。
逢人有问狂生者,为说忧时已白纷。
阿连诗语已通神,玉版霜毫不厌珍,老我簿书安用此,自应回施与青春。
一诵洋洋大对文,便知风骨是西人。
笔头重有千钧力,字面清无半点尘。
众羽群中鸣以喙,潜渊深处摘龙麟。
丈夫出处关初节,归去携名寿大椿。
岁暮何时更远游,刘蕡下第我色羞。
阳春自古难为和,明月如今肯暗投。
宿诺不轻连璧友,新盟借重扞城侯。
九江傥拒鼋鳌饵,何处堪人钓钩。
九州四海尽同年,德行公居一棕先。
太学何蕃名籍甚,南州孺子道巍然。
此行莫笑儒官冷,立事须还晚节坚。
闻说青衿齐引领,灵砂转待丹铅穿。
钟秀端明裔,来嫔通德家。
早甘寒水玉,晚爱白莲花。
乐施阴功厚,回班庆事赊。
他年龙凤麓,曾典有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