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金缕曲·其四老渔》
《金缕曲·其四老渔》全文
清 / 易顺鼎   形式: 词

生死蘋乡里。有同盟、旧鸥三两,是他知己。

明月一江吹笛响,拿个扁舟去矣。

或雨细风斜不止。

渔弟渔兄身世感,怕沧桑、换到闲烟水。

渔儿女,又如此。联篷夜火镫成市。

正家家柁楼炊饭,酒香鱼美。

袖手江天垂钓罢,看尽来头去尾。

问顺水顺风能几。

飞到浪花头也白,况禁他、世上风波起。

渔唱远,暮霞紫。

(0)
鉴赏

这首《金缕曲·其四》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易顺鼎所作,以老渔为题材,表达了对渔人生活的深深感慨和对世事变迁的沉思。词中通过描绘渔人在生死江湖中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他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以及面对风雨沧桑的坚韧。

"生死蘋乡里",开篇便点出渔人生活的环境,暗示了他们的漂泊不定和与水草为伴的生活。"同盟、旧鸥三两",以鸥鸟为友,形象地描绘出渔人的孤独与忠诚。"明月一江吹笛响,拿个扁舟去矣",夜晚的江面,笛声悠扬,渔人乘舟出行,画面宁静而富有诗意。

"渔弟渔兄身世感,怕沧桑、换到闲烟水",流露出对渔人命运的同情,担心他们经受世事变迁后只能过上闲适的江湖生活。"渔儿女,又如此",进一步强调渔人的生活状态,无论男女,都需面对生活的艰辛。

下片转而描绘渔村夜晚的热闹景象,"联篷夜火镫成市",灯火通明,如同集市一般,显示出渔民生活的烟火气。"正家家柁楼炊饭,酒香鱼美",描绘出渔家生活的温馨与满足。然而,"看尽来头去尾",暗示着生活的无常,"顺水顺风能几",表达对顺境的短暂和逆境的常态的感叹。

最后,词人以"飞到浪花头也白,况禁他、世上风波起",感叹时光流逝,人生如梦,世事难料。"渔唱远,暮霞紫",以渔歌和晚霞收束全词,留下一抹淡淡的哀愁和对渔人生活的深深敬意。

总的来说,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渔人的生活,既有对渔人生活的赞美,也有对他们命运的忧虑,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慨。

作者介绍
易顺鼎

易顺鼎
朝代:清   字:实甫   号:忏绮斋   籍贯:龙阳(今湖南汉寿)   生辰:1858~1920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马关条约签订后,上书请罢和义。曾两去台湾,帮助刘永福抗战。庚子事变时,督江楚转运,此后在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任道台。辛亥革命后去北京,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交游,袁世凯称帝后,任印铸局长。
猜你喜欢

田间杂诗十四首·其十四

白发填词吴祭酒,天涯耕稼顾圭年。

吾生顽薄诚知趣,回首风尘一惘然。

(0)

送汪子贤休宁

桑田沧海人间世,白岳黄山归去来。

谡谡涧松原绝垢,青青陵麦故含哀。

久经丧乱添霜鬓,暂卷苍茫入酒杯。

离别寻常无可说,但勤书劄得亲开。

(0)

屏风

雾阁云窗杳去踪,月明中妇画堂空。

清宵未必无惆怅,咫尺鹰须直万重。

香烛有光秋正永,孤颦一掩思何穷。

蜀山梦断金鹅冷,流恨熏衣晓夜风。

(0)

挽张文襄师三首·其一

国恤方淹岁,凋零及老成。

艰难看世事,枯瘦见平生。

东阁遂虚位,西州空复情。

士夫同一恸,天地正商声。

(0)

南归初发都留别寓居草树五首·其三柳

手种垂杨树,春来堪揽结。

临夜正东风,会有淡黄月。

(0)

平谷杂诗十八首·其七

七十盘山寺,伽蓝半忘名。

行宫摇落后,羁客去来情。

玉辇埋荒草,金轮迫上清。

乾隆朝士尽,空望月华明。

(0)
诗词分类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诗人
沈祖棻 北朝民歌 唐玄宗 南朝民歌 唐琬 金庸 苏武 齐已 僧皎然 朱庆余 郁达夫 郭沫若 陶宏景 王珪 乾隆 梁羽生 曹叡 文征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