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蘋乡里。有同盟、旧鸥三两,是他知己。
明月一江吹笛响,拿个扁舟去矣。
或雨细风斜不止。
渔弟渔兄身世感,怕沧桑、换到闲烟水。
渔儿女,又如此。联篷夜火镫成市。
正家家柁楼炊饭,酒香鱼美。
袖手江天垂钓罢,看尽来头去尾。
问顺水顺风能几。
飞到浪花头也白,况禁他、世上风波起。
渔唱远,暮霞紫。
生死蘋乡里。有同盟、旧鸥三两,是他知己。
明月一江吹笛响,拿个扁舟去矣。
或雨细风斜不止。
渔弟渔兄身世感,怕沧桑、换到闲烟水。
渔儿女,又如此。联篷夜火镫成市。
正家家柁楼炊饭,酒香鱼美。
袖手江天垂钓罢,看尽来头去尾。
问顺水顺风能几。
飞到浪花头也白,况禁他、世上风波起。
渔唱远,暮霞紫。
这首《金缕曲·其四》是清代末年至近代初的易顺鼎所作,以老渔为题材,表达了对渔人生活的深深感慨和对世事变迁的沉思。词中通过描绘渔人在生死江湖中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他们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以及面对风雨沧桑的坚韧。
"生死蘋乡里",开篇便点出渔人生活的环境,暗示了他们的漂泊不定和与水草为伴的生活。"同盟、旧鸥三两",以鸥鸟为友,形象地描绘出渔人的孤独与忠诚。"明月一江吹笛响,拿个扁舟去矣",夜晚的江面,笛声悠扬,渔人乘舟出行,画面宁静而富有诗意。
"渔弟渔兄身世感,怕沧桑、换到闲烟水",流露出对渔人命运的同情,担心他们经受世事变迁后只能过上闲适的江湖生活。"渔儿女,又如此",进一步强调渔人的生活状态,无论男女,都需面对生活的艰辛。
下片转而描绘渔村夜晚的热闹景象,"联篷夜火镫成市",灯火通明,如同集市一般,显示出渔民生活的烟火气。"正家家柁楼炊饭,酒香鱼美",描绘出渔家生活的温馨与满足。然而,"看尽来头去尾",暗示着生活的无常,"顺水顺风能几",表达对顺境的短暂和逆境的常态的感叹。
最后,词人以"飞到浪花头也白,况禁他、世上风波起",感叹时光流逝,人生如梦,世事难料。"渔唱远,暮霞紫",以渔歌和晚霞收束全词,留下一抹淡淡的哀愁和对渔人生活的深深敬意。
总的来说,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渔人的生活,既有对渔人生活的赞美,也有对他们命运的忧虑,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