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竹蒙茸两岸迷,水痕高与木棉齐。
鱼花一夕乘雷雨,流出羚羊古峡西。
乱竹蒙茸两岸迷,水痕高与木棉齐。
鱼花一夕乘雷雨,流出羚羊古峡西。
这首诗描绘了江行的壮丽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动与壮美。首句“乱竹蒙茸两岸迷”以“乱竹蒙茸”描绘出江边竹林茂密、绿意盎然的景象,给人以视觉上的丰富感受。“两岸迷”则暗示了竹林的繁茂,使得视线难以穿透,营造了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
次句“水痕高与木棉齐”将视线转向水面,通过“水痕高”与“木棉齐”的对比,不仅展现了江水的浩瀚与深邃,也暗示了季节的变化——木棉花盛开的春日景象。这种自然景观的描绘,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蕴含了对生命循环的深刻感悟。
第三句“鱼花一夕乘雷雨”则将视角聚焦于江中,通过“鱼花”这一形象,巧妙地将鱼群在雷雨之夜的活动展现出来。这里的“鱼花”并非真实的花朵,而是比喻鱼群在水中跳跃或游动时所形成的光影效果,生动地描绘了雷雨之夜江面的动态之美。
最后一句“流出羚羊古峡西”将画面推向远方,描述了江水携带着生机与活力,穿越古老的峡谷,流向更远的地方。这不仅展现了江水的流动性和生命力,也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延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江行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和赞美。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也是诗人内心情感与自然世界和谐共融的体现。
日月悬太空,星辰列次舍。
名山奠坤轴,川流亘长夜。
丈夫生其间,独往安可谢。
三光罗心胸,五岳为台榭。
焉能事田园,何用植桑柘。
伊余秉孤贞,少伏长林下。
一朝谬通籍,风云在呼咤。
岳渎恣所如,行游半区夏。
一自拂衣归,泉石多清暇。
忽忽二十年,卒卒如驹罅。
言念罗与浮,光灵岱嵩亚。
郁郁岩洞幽,翼翼飞泉泻。
矧有同心人,白鹤时能跨。
今者如不往,百岁行将罢。
因兹乘兴来,清秋发长驾。
不学南州生,区区力耕稼。
不学向平游,犹待毕婚嫁。
誓将陟其巅,山灵谅余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