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如吏苛,驱除雨之德。
凉气幸有馀,暂霁见山色。
拂衣晨出门,悬知埃氛释。
得失理莫齐,淖泞乃行恻。
望望还欲晴,中夜转萧瑟。
淮汝增浊波,良畴颇冲射。
乃知周道旁,倏忽成陂泽。
泻涧鸣急湍,坏桥惊转石。
老农聚室愁,下处害秋穑。
因思圣王理,勤民事沟洫。
百川各有归,万井安利食。
云胡遂人亡,经画固无策。
我生一何愚,奔走空役役。
索途屡仓皇,即事聊太息。
酷暑如吏苛,驱除雨之德。
凉气幸有馀,暂霁见山色。
拂衣晨出门,悬知埃氛释。
得失理莫齐,淖泞乃行恻。
望望还欲晴,中夜转萧瑟。
淮汝增浊波,良畴颇冲射。
乃知周道旁,倏忽成陂泽。
泻涧鸣急湍,坏桥惊转石。
老农聚室愁,下处害秋穑。
因思圣王理,勤民事沟洫。
百川各有归,万井安利食。
云胡遂人亡,经画固无策。
我生一何愚,奔走空役役。
索途屡仓皇,即事聊太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酷暑时节遭遇连日大雨,道路泥泞,出行艰难的情景。诗中以“酷暑如吏苛”开篇,形象地将炎热比作苛刻的官吏,生动展现了夏日的炎热与不爽。接着,“凉气幸有余,暂霁见山色”,表达了短暂的雨歇后,山色初露的清新与希望。
“拂衣晨出门,悬知埃氛释”,描述了诗人清晨出门,期待尘埃散去的心情。“得失理莫齐,淖泞乃行恻”,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得失的感慨以及面对困境时的无奈。
“望望还欲晴,中夜转萧瑟”,表现了天气变化的无常,从期待晴朗到夜间的凄冷。接下来的“淮汝增浊波,良畴颇冲射”,描绘了雨水增多,河流泛滥,农田受损的景象。
“乃知周道旁,倏忽成陂泽”,进一步强调了暴雨导致的环境变化,河流变成湖泊,道路被淹没。“泻涧鸣急湍,坏桥惊转石”,生动描绘了水流湍急,桥梁倒塌的场景。
“老农聚室愁,下处害秋穑”,表达了农民因洪水而担忧收成的焦虑。“因思圣王理,勤民事沟洫”,诗人联想到古代圣王治理国家,重视水利建设的历史。
“百川各有归,万井安利食”,强调了自然规律与社会秩序的和谐统一。“云胡遂人亡,经画固无策”,表达了对人类智慧有限的感慨。
最后,“我生一何愚,奔走空役役。索途屡仓皇,即事聊太息”,诗人反思自己的生活,感叹于忙碌却无所获,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和叹息。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现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