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坳转处彷村居,废圃荒畦辟度初。
市近犹能心若水,门幽稍觉客来疏。
分餐减米吾良愧,篱隔闻谈女弗如。
烟火邻家相接好,墙东共读未焚书。
城坳转处彷村居,废圃荒畦辟度初。
市近犹能心若水,门幽稍觉客来疏。
分餐减米吾良愧,篱隔闻谈女弗如。
烟火邻家相接好,墙东共读未焚书。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显寂寥的乡村生活图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城市边缘村庄的生活状态,以及与外界的微妙联系。
首联“城坳转处彷村居,废圃荒畦辟度初”描绘了村庄的位置和环境。城隅的转角处仿佛是乡村的居所,废弃的菜园和荒芜的田地经过初步的整理,展现出一种新生的气息。这里既有对过去繁华的怀念,也有对新生活的期待。
颔联“市近犹能心若水,门幽稍觉客来疏”进一步描绘了村庄的宁静与与世无争的氛围。虽然靠近市场,但人们的心境却如同平静的水面,不受外界喧嚣的影响。门扉深幽,使得来访的客人显得更为稀少,凸显出村庄的清静与隐逸。
颈联“分餐减米吾良愧,篱隔闻谈女弗如”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简朴生活的自省和对知识的渴望。在食物分配上减少米饭,诗人感到愧疚,这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资源的匮乏。同时,篱笆之外听到女子谈论,诗人感到自己在知识上的不足,流露出对学习和成长的渴望。
尾联“烟火邻家相接好,墙东共读未焚书”最后以温馨的画面收束全诗。邻居家的炊烟相互连接,象征着邻里之间的和谐与互助。诗人与邻居共同阅读未被焚烧的书籍,不仅体现了对知识的珍视,也暗示了在困境中寻求精神慰藉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乡村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末社会环境下人们的生活状态、情感世界以及对知识的追求。它既是对过去生活的回忆,也是对未来希望的寄托。
金钥仓琅琼殿晓,红镫影暗宫鸦绕。
绣衣御史鸣珂来,却望残星首重回。
君不见豸冠风骨何清显,骢马人人学桓典。
不惜隃麋磨斗丸,或被恩膏进一官。
深宵竞听兰台鼓,谏草纷纭笔花舞。
数十万言贾长沙,一百八疏任伯雨。
尚衣老监步婆娑,手捧封函看晓河。
昨夜液池新雨过,官蛙取闹十分多。
黄屋衣裳古,朱轩日月中。
九共谁第一,四岳誉佥同。
大泽思神降,元臣翊运隆。
陈谟归至道,弼教本和衷。
职亦勤虚听,心期辟圣聪。
曰稽符二典,钦若佐司空。
永执刑无赦,群推法至公。
瘖丞初立禁,瞽瞍愿持躬。
瓜削看孤立,蟊强敢内讧。
两朝天屡荐,三杀帝无功。
父子吁谋合,君臣精一通。
神方歆石纽,禅已谢诸冯。
云鸟搜官纪,山龙仰法宫。
趋庭原震肃,网俗自恢洪。
唐传留吁咈,羲篇续旅丰。
勋将十世宥,律本累朝崇。
六蓼亡何忽,萧曹创岂工。
遂令常叙失,已见簿书丛。
汉典频传赦,流民屡致恫。
以威能克爱,惟狱始兴戎。
世系差仟李,家声混伯虫。
甄衰封未续,布起迹犹雄。
礼乐云孙守,坟祠木德终。
荒原余庙貌,古壁绘青红。
揖让熊罴虎,森严松柏桐。
讹方夔一足,业比舜重瞳。
历殿思成续,瞻筵沐古风。居人留宿火,行客荐新■。
气已殊光岳,声还振聩聋。
徘徊有余叹,五百见知穷。
《皋陶祠三十韵》【清·洪亮吉】黄屋衣裳古,朱轩日月中。九共谁第一,四岳誉佥同。大泽思神降,元臣翊运隆。陈谟归至道,弼教本和衷。职亦勤虚听,心期辟圣聪。曰稽符二典,钦若佐司空。永执刑无赦,群推法至公。瘖丞初立禁,瞽瞍愿持躬。瓜削看孤立,蟊强敢内讧。两朝天屡荐,三杀帝无功。父子吁谋合,君臣精一通。神方歆石纽,禅已谢诸冯。云鸟搜官纪,山龙仰法宫。趋庭原震肃,网俗自恢洪。唐传留吁咈,羲篇续旅丰。勋将十世宥,律本累朝崇。六蓼亡何忽,萧曹创岂工。遂令常叙失,已见簿书丛。汉典频传赦,流民屡致恫。以威能克爱,惟狱始兴戎。世系差仟李,家声混伯虫。甄衰封未续,布起迹犹雄。礼乐云孙守,坟祠木德终。荒原余庙貌,古壁绘青红。揖让熊罴虎,森严松柏桐。讹方夔一足,业比舜重瞳。历殿思成续,瞻筵沐古风。居人留宿火,行客荐新■。气已殊光岳,声还振聩聋。徘徊有余叹,五百见知穷。
https://shici.929r.com/shici/McpS6GGp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