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欲巢衡霍,匪为欣其名。
上有金简峰,犹存神禹文。
又欲历泰山,不辞路险艰。
日观凌苍苍,可以抚朝暾。
朝暾旋赫赫,洗耀出咸池。
流光荡八表,穹谷无不辉。
绵历亿万祀,玄云无蔽亏。
人欲天不违,胡为长盱睢。
早欲巢衡霍,匪为欣其名。
上有金简峰,犹存神禹文。
又欲历泰山,不辞路险艰。
日观凌苍苍,可以抚朝暾。
朝暾旋赫赫,洗耀出咸池。
流光荡八表,穹谷无不辉。
绵历亿万祀,玄云无蔽亏。
人欲天不违,胡为长盱睢。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胡直所作的《杂诗(其三)》。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崇敬与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早欲巢衡霍,匪为欣其名”,诗人表达了自己早就有隐居于衡山和霍山的愿望,并非单纯为了追求名声。接下来,“上有金简峰,犹存神禹文”描绘了金简峰上留存着古代圣贤的遗迹,体现了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与向往。
“又欲历泰山,不辞路险艰”则展现了诗人对征服自然、挑战困难的决心。接着,“日观凌苍苍,可以抚朝暾”描述了在泰山之巅,面对苍茫的天空,诗人能够触摸到初升的太阳,象征着对光明与希望的追求。
“朝暾旋赫赫,洗耀出咸池”描绘了朝阳升起时的壮丽景象,仿佛从咸池中洗出的光芒,照亮了整个世界。“流光荡八表,穹谷无不辉”进一步强调了阳光普照大地,连最深的山谷也沐浴在光辉之中,寓意着真理与美好能触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绵历亿万祀,玄云无蔽亏”表达了时间的永恒与自然规律的不变,即使经历了无数岁月,天空中的乌云也无法遮挡阳光。“人欲天不违,胡为长盱睢”则是诗人对人类行为与自然法则关系的反思,提出人们不应违背自然规律,否则将徒劳无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