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第长林起曙烟,跛羸扶上木兰船。
水纹细皱鱼常跃,野色荒凉月尚悬。
百丈分流入南浦,千寻积翠起中天。
庄前荔树生来合,丛桂花开总自怜。
次第长林起曙烟,跛羸扶上木兰船。
水纹细皱鱼常跃,野色荒凉月尚悬。
百丈分流入南浦,千寻积翠起中天。
庄前荔树生来合,丛桂花开总自怜。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晨探访云庄的宁静画面。首句“次第长林起曙烟”,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晨光初照,林间升起轻烟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接着,“跛羸扶上木兰船”一句,通过人物的动作和乘坐木兰船的情景,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动态感,仿佛读者也能感受到那份悠然自得。
“水纹细皱鱼常跃,野色荒凉月尚悬”两句,将视线转向水面,细腻地描绘了水波轻轻荡漾,鱼儿在水中跳跃的生动场景,与远处荒凉的野色和高悬的残月形成对比,展现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孤寂的美。
“百丈分流入南浦,千寻积翠起中天”则转而描写山川之壮丽,百丈深流的溪水汇入南浦,千寻之高的山峰在天空中耸立,展现了大自然的雄伟与壮阔。
最后,“庄前荔树生来合,丛桂花开总自怜”两句,将视角拉回人间,通过荔树与桂花的生长与盛开,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感慨,同时也蕴含着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淡淡忧伤。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访客内心情感的微妙捕捉,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审美情趣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雨行不转首,岂即真良图。
二年望乡国,得归不暇徐。
徒隶悉此意,颇作竭蹶趋。
冲泥傍险地,亦复歌载涂。
使君卓旌旆,小燕留僧居。
一杯酹龙公,庶或辅相予。
捧觞未一再,霁色明桑榆。
安寝俟清晓,办装无滞濡。
有祷必其应,显幽无乃拘。
夸诩讳天幸,此理良自诬。
矻矻官曹兴易穷,得闲何惜一樽同。
傍愁边到无恶客,从竹间来皆好风。
胜日诗狂输酒圣,转头渭北复江东。
雕鞍未作扶携去,更放兰缸子夜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