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对银缸,听街鼓、不堪愁绝。
却又是、春阴陡暗,晚风偏劣。
耿耿未成虚枕梦,摇摇转觉空房怯。
镇凄凉、流泪湿黄昏,花重叠。云髻拥,香肌瞥。
徒想像,增呜咽。怎照人欢会,照人离别。
欲简私书还剔起,怕看孤影将吹灭。
恰才馀、一燄解罗衣,翻成结。
独对银缸,听街鼓、不堪愁绝。
却又是、春阴陡暗,晚风偏劣。
耿耿未成虚枕梦,摇摇转觉空房怯。
镇凄凉、流泪湿黄昏,花重叠。云髻拥,香肌瞥。
徒想像,增呜咽。怎照人欢会,照人离别。
欲简私书还剔起,怕看孤影将吹灭。
恰才馀、一燄解罗衣,翻成结。
这首《满江红·咏灯》描绘了女子在深夜独自面对孤灯时的复杂心情。开篇“独对银缸,听街鼓、不堪愁绝”便营造出一种孤寂与愁苦的氛围,女子一人对着银色的灯盏,听着远处传来的街鼓声,内心难以承受这份孤独与忧愁。
接着,“却又是、春阴陡暗,晚风偏劣”,春日的阴云突然变得浓重,晚风吹得更加猛烈,这不仅描绘了自然环境的变化,也暗示了女子心境的波动。她无法入眠,心中充满了恐惧和不安,对空荡荡的房间感到害怕。
“耿耿未成虚枕梦,摇摇转觉空房怯。”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女子内心的挣扎与矛盾。她试图在虚幻的梦境中寻求慰藉,但最终未能如愿,反而更加感受到空房的冷清与恐惧。
“镇凄凉、流泪湿黄昏,花重叠。”黄昏时刻,女子的眼泪打湿了脸庞,花瓣重重叠叠,仿佛是她内心情感的象征,既美丽又哀伤。
接下来的几句“云髻拥,香肌瞥。徒想像,增呜咽。”描述了女子的外貌与内心的矛盾。她试图通过想象来缓解痛苦,但这种努力却让她更加悲伤,泪水如同断线的珠子,无法自抑。
“怎照人欢会,照人离别。”灯下的光亮既见证了人间的欢聚,也见证了离别的悲伤,这对比强烈地突出了女子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最后,“欲简私书还剔起,怕看孤影将吹灭。”她想要写信倾诉心中的情感,却又因害怕孤独而犹豫不决,最终还是选择了点亮灯火,尽管知道这灯光终将熄灭。
“恰才馀、一燄解罗衣,翻成结。”这句话以灯油燃尽、火焰熄灭为喻,暗示着女子情感的终结,就像那即将燃尽的灯火,最终只能化作一团乱麻,无法解开。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女子在特定情境下内心的复杂情感变化,从最初的愁苦、恐惧到最终的无奈与绝望,深刻地揭示了人性在孤独与困境中的脆弱与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