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幢流水动风幡,又蹑飞梁入普门。
空际妙华长自转,行深般若亦忘言。
无僧更觉诸天静,希有还皈两足尊。
欲扫身心礼尘刹,黄花翠竹自飞翻。
石幢流水动风幡,又蹑飞梁入普门。
空际妙华长自转,行深般若亦忘言。
无僧更觉诸天静,希有还皈两足尊。
欲扫身心礼尘刹,黄花翠竹自飞翻。
这首诗描绘了中天竺的宁静与庄严氛围。首句“石幢流水动风幡”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宗教元素的和谐共存,石幢、流水和风幡在静谧中相互作用,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接着,“又蹑飞梁入普门”则描绘了诗人进入寺庙的场景,通过“飞梁”这一细节,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和神秘色彩。
“空际妙华长自转,行深般若亦忘言”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将自然界的美妙与佛教的智慧相结合,暗示了宇宙间的和谐与内在的平静。妙华的旋转象征着生命的循环与佛教的真理,而“行深般若亦忘言”则表达了对佛法深入理解后达到言语无法表达的境界。
“无僧更觉诸天静,希有还皈两足尊”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手法,强调了僧侣在修行中的重要性,即使没有僧人的存在,整个天地也显得更加宁静。同时,对两足尊(即佛陀)的皈依,体现了对佛教教义的崇敬与信仰。
最后,“欲扫身心礼尘刹,黄花翠竹自飞翻”表达了诗人想要净化心灵,向更广阔的世界致敬的愿望。黄花翠竹的自然景象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也寓意着生命的力量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中天竺的宗教氛围与自然景观的融合,以及诗人对佛教智慧的感悟和对清净心灵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