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比韩彭作李阳,高僧久已笑君狂。
中原果有刘文叔,肯说铃声替戾冈。
轻比韩彭作李阳,高僧久已笑君狂。
中原果有刘文叔,肯说铃声替戾冈。
这首诗是元好问在金末元初时期所作,名为《石勒问道图》。诗中以石勒自比韩信、彭越,而将自己比喻为李阳,暗示自己虽有才略,但不被当世所重。高僧的笑声则象征着对这种狂妄态度的讽刺。后两句则以假设的方式,提出如果中原真的有如刘秀般的明君,那么他或许会改变自己的立场,不再固执于铃声与戾冈的象征意义。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假设,表达了诗人对于自身境遇的感慨以及对于理想明君的期待。
沧溟深,未必深。须弥险,未必险。
衲僧家险崖机不可挨,深密心不可察。
拄杖子忍俊不禁,试与探测看。
深无半寸,平如镜面。浩大雷声,全无雨点。
只好深云龟六藏,佛眼迷踪寻不见。
寻得见,瑞岩点一杯茶,徐徐向伊道,日暮穷途,家乡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