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谁无婚姻,我则分鲜薄。
即今头已白,不识外家乐。
再过汧阳县,心境何寂寞。
当时退食地,东轩俯层壑。
华屋变山丘,九原宁可作。
空存遗爱树,枝叶几荣落。
正如辽东归,但见旧城郭。
堂堂想其仪,物物皆如昨。
眼看北来雁,身是南飞鹊。
霜风扫隃麋,晚翠敛吴岳。
临行更踟蹰,洒泪遍南阁。
人谁无婚姻,我则分鲜薄。
即今头已白,不识外家乐。
再过汧阳县,心境何寂寞。
当时退食地,东轩俯层壑。
华屋变山丘,九原宁可作。
空存遗爱树,枝叶几荣落。
正如辽东归,但见旧城郭。
堂堂想其仪,物物皆如昨。
眼看北来雁,身是南飞鹊。
霜风扫隃麋,晚翠敛吴岳。
临行更踟蹰,洒泪遍南阁。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人对婚姻和家庭的无奈与哀愁。开篇即点出人生中普遍的婚姻经历,而自己却感受到分离带来的疏远和淡薄。随着时光流逝,头发已白,但对于外界的快乐却不再理解或共鸣。
诗人通过重返汧阳县这一地名,表达了内心的寂寞与凄凉。在当年退食的地理环境中,东轩的楼阁显得俯视着层叠的山峦。华美的建筑如今已变成荒废的土丘,而九原(指广袤的草原或旷野)的宁静似乎也无法填补心中的空缺。
诗中提到的“空存遗爱树”,意味着只剩下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和怀念。而枝叶的荣枯更是岁月流转、自然界变化的象征。正如辽东归去的路上,只能见到旧日城郭的轮廓,心中对于往昔的仪式和风貌依稀犹记,而周遭的一切仿佛仍是昨日。
眼前的北来大雁与南飞的鹊,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时间流逝、世事变迁。霜风扫过野地,晚上的翠绿山峦隐匿在吴越之境(古代地区名),诗人临行前更显得踌躇不已,泪水涟涟,遍洒在南阁之上。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流逝、时光易逝以及个人命运无常的深刻感悟。
夜雨秋尊,新烹蟹、又见一年风物。
秉烛西堂聊自酌,时听蛩吟四壁。
满壳膏肥,双钳肉嫩,味胜经霜雪。
遍尝海错,还输此种为杰。
芳鲜充溢雕盘,真堪咀嚼,清兴翛然发。
却笑持螯人去后,风韵到今难灭。
更待黄橙,也须紫菊,取醉娱华发。
中秋在望,小楼酌共看月。
白玉阶前,黄金殿侧,多士充庭。
爱贾谊敷陈,经纶蕴藉,董生条对,礼乐纵横。
老子当时,已曾括目,识尔文章有法程。
果然是,家传夙学,海内知名。拜官远别神京。
有恋恋、相知一日情。
想蹑屐钟陵,看山力健,连床伯氏,梦草诗清。
旧里柴门,新开竹径,得子相过眼倍明。
春夜宴,爱芳园桃李,把酒频倾。
石壁溪头,富春山下,画舫新来。
正雨过青山,波生碧渚,千峰日照,两岸花开。
北郭池塘,东门杨柳,二十年前几往回。
重登眺,爱风烟如画,临水楼台。追思少日情怀。
长记在、先人旧郡斋。
向范老祠前,春风走马,客星亭上,雪夜观梅。
往事分明,故交零落,叹息光阴一瞬哉。
伫立久,念白云芳草,欲去徘徊。
绿槐阴合匝,黄鸟语间关。
檐外数竿修竹,日午报平安。
朝退簿书多暇,睡起吏人初散,林暮鸟仍还。
兴来时命酒,何暇问烧丹。夜堂深,凉雨后,烛花残。
简点平生心事,云在意俱闲。
浪说朝阳鸣凤,漫道中流砥柱,宝剑照霜寒。
总为君恩重,当年别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