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堞犹传古大梁,兴亡劫历几沧桑。
七雄扰攘干戈地,五季纷纭磈礧场。
菟苑草荒空暮雪,隋堤柳尽澹斜阳。
繁华回首添惆怅,只有河流日夜忙。
高堞犹传古大梁,兴亡劫历几沧桑。
七雄扰攘干戈地,五季纷纭磈礧场。
菟苑草荒空暮雪,隋堤柳尽澹斜阳。
繁华回首添惆怅,只有河流日夜忙。
这首诗《大梁怀古三首(其一)》由清代诗人承培元所作,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绘,展现了对往昔繁华与现今荒凉的深刻对比,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首句“高堞犹传古大梁”,以“高堞”象征历史的痕迹,暗示大梁城虽已古老,但城墙依然屹立,传递出一种历史的延续感。接着,“兴亡劫历几沧桑”一句,点明了大梁作为历史舞台上的角色,经历了无数的兴衰更迭,饱经岁月的洗礼,展现出历史的厚重与复杂。
“七雄扰攘干戈地,五季纷纭磈礧场”两句,通过“七雄”和“五季”的历史背景,描绘了大梁曾是战国时期七国争霸的战场,也是五代十国时期动荡不安的地方,强调了大梁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和它所承载的战争与冲突。
“菟苑草荒空暮雪,隋堤柳尽澹斜阳”则转向对自然景观的描写,通过“菟苑”和“隋堤”的荒芜景象,以及“暮雪”和“斜阳”的静谧氛围,营造出一种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凄凉感。菟苑的荒废与隋堤的柳树消失,象征着往日的繁华不再,只有自然界的景色依旧,无声地见证着历史的变迁。
最后,“繁华回首添惆怅,只有河流日夜忙”两句,表达了对往昔繁华的怀念与失落之情,同时以“河流日夜忙”这一景象,反衬出人类活动的短暂与历史的永恒。河流的奔流不息,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不断前进,而人的繁华与兴衰,在这永恒的时间面前显得如此渺小。
综上所述,《大梁怀古三首(其一)》通过丰富的历史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大梁这座古城的深深感慨,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
春乍透,香早暗偷传。
深院落,斗清妍。
紫檀枝似流苏带,黄金须胜辟寒钿。
更朝朝,琼树好,笑当年。
花不向沈香亭上看。
树不著唐昌宫里玩。
衣带水,隔风烟。
铜华不御凌波处,蛾眉淡扫至尊前。
管如今,浑似了,更堪怜。
天高气肃。
正月色分明,秋容新沐。
桂子初收,三十六宫都足。
不辞散落人间去,怕群花、自嫌凡俗。
向他秋晚,唤回春意,几曾幽独。
是天上、余香剩馥。
怪一树香风,十里相续。
坐对花旁,但见色浮金粟。
芙蓉只解添秋思,况东篱、凄凉黄菊。
入时太浅,背时太远,爱寻高躅。
入脚西风,渐去去来来,早三之一。
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
不须待、名品如麻,试为君屈指,是谁层出。
十朝半月,争看抟空霜鹘。
从来别真共假,任盘根错节,更饶仓卒。
还他济时好手,封侯奇骨。
没些儿、媻姗勃窣。
也不是、峥嵘突兀。
百二十岁,管做彻、元分人物。
雪月相投。
看一枝才爆,惊动香浮。
微阳未放线路,说甚来由。
先天一着,待辟开、多少旬头。
却引取,春工入脚,争教消息停留。
官不容针时节,做一般孤瘦,无限清幽。
随缘柳绿柳白,费尽雕锼。
疏林野水,任横斜、谁与妆修。
猛认得,些儿合处,不堪持献君侯。
小屈穹庐,但二满三平,共劳均佚。
人中龙虎,本为明时而出。
只合是、端坐王朝,看指挥整办,扫荡飘忽。
也持汉节,聊过旧家宫室。
西风又还带暑,把征衫著上,有时披拂。
休将看花泪眼,闻弦□骨。
对遗民、有如皎日。
行万里、依然故物。
入奏几策,天下里、终定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