霄汉两飞鸣,喧喧动禁城。
桂堂同日盛,芸阁间年荣。
香掩蕙兰气,韵高鸾鹤声。
应怜茂陵客,未有子虚名。
霄汉两飞鸣,喧喧动禁城。
桂堂同日盛,芸阁间年荣。
香掩蕙兰气,韵高鸾鹤声。
应怜茂陵客,未有子虚名。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翰墨界交往图景。开篇“霄汉两飞鸣,喧喧动禁城”写出了书法家在宫城内外进行书法交流时的情形,其中“霄汉”指代着高超的艺术境界,“两飞鸣”则象征着书艺的交流与讨论,“喧喧”表现了热烈的氛围,通过“动禁城”,诗人传达出书法活动在宫廷中引起的广泛关注。
接着,“桂堂同日盛,芸阁间年荣”进一步描绘了翰墨盛会的景象。“桂堂”、“芸阁”都是指代文人雅集之所,这里暗示着文学艺术的繁荣与交流。诗中通过“同日盛”和“间年荣”,表达了文人们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共同创作与欣赏书法作品的美好场景。
第三句“香掩蕙兰气,韵高鸾鹤声”则是对书艺之美的直接抒发。“香掩”、“蕙兰气”形象地传达了笔墨间散发出来的清新雅致,而“韵高”、“鸾鹤声”则将书法艺术比喻为超凡脱俗的声音,既映射出诗人对书法之美的赞赏,也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书法艺术追求至善至美的心境。
最后,“应怜茂陵客,未有子虚名”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还未能扬名立万的才子佳人的同情和期待。这里的“茂陵客”指的是尚未成名的文人,而“子虚名”则是希望他们能够像古代著名文人一样,留下不朽之名。
整首诗通过对翰墨盛会的描绘,以及对书法艺术美的赞叹和对后进才俊的鼓励,展现了诗人对于文学艺术交流的热爱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去岁游新堂,春风雪消后。
池中半篙水,池上千尺柳。
佳人如桃李,胡蝶入衫袖。
山川今何许,疆野已分宿。
岁月不可思,驶若船放溜。
繁华真一梦,寂寞两荣朽。
惟有当时月,依然照杯酒。
应怜船上人,坐稳不知漏。
风高月暗云水黄,淮阴夜发朝山阳。
山阳晓雾如细雨,炯炯初日寒无光。
云收雾卷已亭午,有风北来寒欲僵。
忽惊飞雹穿户牖,迅驶不复容遮防。
市人颠沛百贾乱,疾雷一声如颓墙。
使君来呼晚置酒,坐定已复日照廊。
恍疑所见皆梦寐,百种变怪旋消亡。
共言蛟龙厌旧穴,鱼鳖随徙空陂塘。
愚儒无知守章句,论说黑白推何祥。
惟有主人言可用,天寒欲雪饮此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