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延哲使归自福建得衢州锦川石立于庭前戏作》
《延哲使归自福建得衢州锦川石立于庭前戏作》全文
明 / 王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锦川束锦化为石,道远悬知不易来。

千岁僵松鳞驳落,一株寒玉骨崔嵬。

庭除有地烦相伴,梁柱无能莫见猜。

赖是前人清节在,镇船元藉郁林材。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块来自遥远福建的锦川石,历经千年风霜,最终被安置在庭院中,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这块石头从柔软的锦川束化为坚硬的岩石的过程,以及它所经历的漫长旅程和岁月的侵蚀。

“锦川束锦化为石”,开篇即以生动的比喻,将锦川石的形成过程展现出来,从柔软到坚硬,从流动到固定,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界的奇妙变化。

“道远悬知不易来”,强调了这块石头的来之不易,它穿越了遥远的距离,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才得以到达诗人所在的庭院,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美好事物的不懈追求。

“千岁僵松鳞驳落,一株寒玉骨崔嵬”,通过对比,将锦川石与古老的松树相联系,突出了其历经沧桑而不改其本色的特质,同时也赋予了石头以生命和灵魂,使其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

“庭除有地烦相伴,梁柱无能莫见猜”,表达了诗人对这块石头的尊重和欣赏,认为它在庭院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是值得珍惜的存在,同时暗示了石头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共处。

“赖是前人清节在,镇船元藉郁林材”,最后两句则升华了主题,赞美了前人的智慧和节操,正是他们的努力和贡献,使得这块珍贵的石头得以保存下来,成为后人欣赏的对象。这里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也是对传承与保护的呼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块普通石头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之间的深刻联系,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传承。

作者介绍
王鏊

王鏊
朝代:明   字:济之   号:守溪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450—1524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猜你喜欢

时事歌十首·其七

继晷无膏奈若何?芸窗丙夜费吟哦。

洋油亦许光蓬壁,恶臭行将掩鼻过。

(0)

老友浦玉圃兄,以山东知县殁于京邸,旅榇归,囊无常物,忆向日诗酒缱绻,哀其人,悲其遇,作挽诗三章以言情·其一

噩耗惊传废夕餐,西风猎猎雁声寒。

文章有价登科易,官吏无钱捧檄难。

囊橐已随宦海尽,精神更为簿书残。

牛刀才试人琴杳,儿女团团不忍看。

(0)

潘公幼南赠山水屏幛,以长歌报谢之

虞阳画苑天下绝,前王翚后吴历。

潘公夙抱奇英姿,接迹前贤称巨擘。

读书万卷不得意,画得峰峦秀在骨。

兴酣落笔动风雷,使我高堂素壁生光辉。

岩深谷静松子落,抱琴携杖山人归。

画师载车斗,何处觅好手。

画罢新诗手自题,郑虔老去只谋酒。

门外白衣担酒来,庭前昨夜菊花开。

倾美酒,对花酌,左手持螯右杯杓。

酩酊倒,不知时,明月东升日沈阁。

安得一麾白羽正乾坤,绘出苍生真面目。

(0)

秋日遣兴

历历浮生等似鸥,何庸名利挂心愁。

无钱风月偏宜赏,有菊园林尽可游。

稻熟湖田非素食,衣成家杼胜轻裘。

时招邻里同盟友,何必仙山访隐流。

(0)

将应岁试感怀三首·其二

曾逢日者许遐龄,只谓名非厕佛经。

未死深惭人已朽,无才每恨笔难灵。

敢思科第能登甲,且譬平生不识丁。

自此痴聋没馀齿,鸿飞世外托冥冥。

(0)

咏怀

苍天既生我,形骸非久留。

鼎鼎百年中,于世何所求。

嗤彼灵运辈,恃才遭愆尤。

猗欤古君子,谦谦良优游。

多言用自烁,简默重前修。

陆海多波澜,一苇纵虚舟。

(0)
诗词分类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诗人
翁洮 秦嘉 华岩 范质 何澹 福康安 岑文本 管道升 义净 宋齐丘 刘将孙 廖融 尤棐 李林甫 陈澧 鲍桂星 灵澈 孙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