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门人物总熙熙,况遇太平全盛时。
午夜笙歌喧绮席,瑶天星月炫旌麾。
喜逢佳节传柑处,忽忆当年侍宴时。
照眼花灯看未了,醉归犹听漏声迟。
侯门人物总熙熙,况遇太平全盛时。
午夜笙歌喧绮席,瑶天星月炫旌麾。
喜逢佳节传柑处,忽忆当年侍宴时。
照眼花灯看未了,醉归犹听漏声迟。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社会在太平盛世中元宵节的热闹景象。诗人陈琏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侯门贵族在节日中的欢愉与奢华。
首句“侯门人物总熙熙”,开篇即点出侯门贵族在节日中的活跃与欢腾。接着,“况遇太平全盛时”一句,强调了此时此刻的繁荣与安定,为整幅画面奠定了背景。随后,“午夜笙歌喧绮席,瑶天星月炫旌麾”两句,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将元宵节的繁华与欢乐展现得淋漓尽致。午夜时分,歌舞升平,绮丽的宴席上,瑶池的星月映照着华丽的旗帜,光影交错,美不胜收。
“喜逢佳节传柑处,忽忆当年侍宴时”两句,诗人由眼前的欢聚联想到往昔的侍宴经历,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珍惜。最后,“照眼花灯看未了,醉归犹听漏声迟”两句,以花灯的璀璨与时间的缓慢流逝,进一步渲染了节日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沉浸于节日喜悦之中的状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元宵节盛况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代社会在太平时期的生活风貌,以及人们在节日中寻求快乐与回忆的情感体验。
炎晖若探汤,周道行倭迟。
之子忍重跰,斯人方病痱。
上书苍龙阙,移副鼎足司。
卓跞动群听,谓言即张弛。
虞卿万乘相,子房帝王师。
古事可彷佛,世涂实参差。
天阍虎豹深,弃我忽若遗。
却走国西门,素衣化为缁。
行行屡回首,未忍从此辞。
贤者爱其君,肯如悻悻为。
吾闻先达语,进退自有时。
版筑不为辱,饭牛岂嫌迟。
男儿建功名,或与老大期。
努力梁甫吟,古人不予欺。
世皆笑幽独,何不少自贬。
种竹南轩间,亦足以相检。
况兹岁华晚,众卉日凋敛。
清节良自如,栽培匪为谄。
岂知窗户侧,秀色窥荏苒。
会兹东南美,相对情不慊。
楚人昔颂橘,行比伯夷忝。
此君最孤高,坚直难外掩。
凛气有精粹,筠光射圭琰。
他时雪中客,往往疑清剡。
吾闻江陵橘,乃比千户侯。
岁献天子旁,取为庙堂羞。
问其何能尔,无胫而远游。
橘也不自言,请君以臆酬。
凭生覆载中,颇亦万木俦。
通为骚人颂,谬得禹贡收。
托身圣贤间,自觉名誉浮。
苞苴赖携挈,富贵常见求。
明珠无先容,按剑或暗投。
而我适众口,铄金不予忧。
物生有通塞,不必在中州。
何用怀苦辛,但为时所仇。